华夏小镇旁边有一座山谷,名为昆仑。
这是一片山清水秀的净土,只有数十平方公里,太史弘贺已近暮年,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来到昆仑谷,希望穷毕生之精力,再创造一次世界!
太史弘贺是小镇机器革命的领头人,也是小镇工程科技的偶像级人物,追随他的青年才俊自然不少,其中三人被称为“三才俊”,分别是独孤北厦、皇甫仁娟和东方兆麟。三位年轻人均毕业于华夏小镇最顶尖的大学,都有顶级公司的工作履历,追随太史弘贺,就是为了开创一片新天地。
然而,“三才俊”与太史弘贺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太史弘贺原为工匠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训练,对生产工具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凭借经验和一双灵巧的手。“三才俊”的思路却是以科学理论去论证,然后设计实验。更重要的是,太史弘贺醉心于机械改造,希望机械与电力结合再次改变世界,“三才俊”的方向却完全不同,他们的方向是晶体管一类的半导体材料。
太史弘贺坚持认为,机械、电力把小镇带入了摩登时代,归根结底是为人类创造了新的力量,机械能和电能替代原来主要的人力和畜力。半导体是什么玩意儿?如果动力系统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镇不可能再有革命性的未来。
太史弘贺是对的,人类改变世界,归根结底还是要创造出一种比机械能和电能更有效率的动力。但创造力量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物理学、数学以及一系列基础学科知识储备,然后才有可能应用到工程。
“三才俊”却志不在此,创造强大的动力固然好,醉心于现世也很不错。半导体材料已经创造了收音机、留声机、电话、电报……如果半导体能改变人们的信息沟通模式,岂不更好?
太史弘贺没什么不能冒犯的,所谓“创新”必然是全新的领域,这里只有理想,没有权威!何况“三才俊”始终认为自己才是这些领域的权威,有人不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就算再权威也不好使。
来到昆仑谷一年后,“三才俊”对太史弘贺再也无法忍受,选择了与其当面谈判,希望太史弘贺只为研究提供经济支持,不要再干涉技术路线。作为小镇工程学的开创者,太史弘贺当然不会答应后辈这种无理的要求,双方不欢而散。三人先后离开太史弘贺,太史弘贺愤怒地将三人称为“三叛客”。
“三叛客”离开了太史弘贺,太史弘贺也黯然地离开了昆仑谷,这无疑是一种“双输”,“三叛客”需要太史弘贺的经济支持,太史弘贺也需要“三叛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带来回报。从金融支持来说,商业银行显然不能给“三叛客”任何支持,商业银行要的是抵质押,最好是房地产,“三叛客”只有没经过市场检验的技术,无法取信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就更不可能,投资银行并购上下游企业,“三叛客”的技术还没有出现,谈不上上下游,如何支持?
缺少金融支持,“三叛客”如何一展满腔抱负?
三人在昆仑谷的一个小客栈落脚,衣食住行都在这里。如今没有太史弘贺在身边喋喋不休,一时又找不到投资,便常常在客栈中闲谈,偶尔也会跟客栈老板尉迟敬修说起一些。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尉迟敬修对“三叛客”已经十分了解,包括他们的曾经、现在和梦想。尉迟敬修很敬佩三人的才华,对他们说的未来也很感兴趣:未来计算能力才是真正的动力,所有数学程式都可以用一部机器来完成,不必人工计算;他们想把所有的计算工具浓缩到一个电路板上,现在的电子管、晶体管都将消失不见,到时候一个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机器,也就指甲盖大小。有了计算能力,世界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到时一切都将会依规律做好的精密计算来安排。
尉迟敬修感动于“三叛客”的执着与能力,他也年轻过,也有过梦想,曾希望开一间摄影器材店,尤其是航空摄影,飞翔在空中一览世界,何止是一览众山小?如今尉迟敬修已经不再年轻,他经营昆仑谷客栈三十年,资产算不上丰厚,生活却也绰绰有余。在某一时刻,他突然有种冲动,为何我不能跟他们一样去追求梦想,如果他们真的成功了,我也能随之成功。
“三叛客”没有想到,他们的第一笔投资居然来自人类最传统的行业——酒店。尉迟敬修提供了2000“华夏元”资助“三叛客”,条件是一旦研发成功,专利权的最初两年收益归尉迟敬修。“三叛客”为了投资已四处碰壁,自然对尉迟敬修欢迎之至。随后“三叛客”主导的半导体公司成立了,定名为“昆仑半导体”。
没有人能够想到,昆仑半导体仅在三个月后就改造了晶体管,把晶体管制造材料从锗变成了硅,成本下降了数十倍,性能却提高了数百倍,全世界对硅基材料的晶体管都趋之若鹜!
昆仑半导体成为印钞机,一时的冲动让尉迟敬修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一年内公司销售额高达50万“华夏元”,两年内昆仑年销售额已达2亿。2亿在华夏小镇绝对是一个震撼的数字,相当于轩辕财团一年的盈利,而这家公司只是一个三人的小公司,初始投资额只有2000元!
骤然间,昆仑半导体改变了整个电子产业,也震惊了金融圈。
名不见经传的尉迟敬修居然凭借2000元获得了上亿的回报,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无论蓬莱泡沫、小镇房地产泡沫,恐怕哪个也不如尉迟敬修这笔投资收益率高!轩辕启恒此时已经退休,投资银行家骨子里灵敏的嗅觉没有变化,从来不放过任何能放大收益的东西,比如当年出海探险,比如现在的技术投资。
轩辕启恒对财富的敏感很像鲨鱼,财富便是血腥,一旦闻到味道,立即冲来寻找猎物。来自泡沫、房地产的钱是钱,来自技术原创的钱也是钱。只要能赚钱,没什么能拦住金融资本的,况且创新者也迫切需要钱。
从走出洪荒到辉煌岁月,轩辕启恒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不可能被一笔胜利的投资冲昏头脑。
轩辕启恒深知一种技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市场,需要很多时间。投资银行可以募集资金,整合产业上下游,一旦整合成功便可立即获利,整合电力产业可以形成输电优势,整合铁路产业可以将整个铁路网成本降低,整合石油产业可以筹集谈判筹码。然而,半导体技术对他来说仍旧是一个神秘的行业,“三叛客”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是积累多年的经验突然转化还是一次偶然的发现?
如果半导体技术与之前的机械、电力一样,那“三叛客”和尉迟敬修的成功只是偶然,难以复制。反过来说,如果半导体技术有了新的特征,那极有可能就是一场金融的盛宴,财富就在眼前!
年迈的轩辕启恒第一时间赶到了昆仑谷,想见一见“三叛客”,也见一见尉迟敬修。此时的尉迟敬修早已今非昔比,昆仑客栈已经成为“昆仑半导体”的纪念馆,而尉迟敬修本人则开了一家航空摄影器材厂,每日沉湎于光影艺术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尉迟敬修没有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经彻底激怒了“三叛客”。
虽然身为“昆仑半导体”的发起人,尉迟敬修并不真正理解半导体产业,更不了解半导体产业技术和未来。航空摄影器材是尉迟敬修的理想,就如同半导体是“三叛客”的理想。跟“三叛客”一样,在理想驱使下尉迟敬修把在半导体产业获得的利润转移到自己的本业——摄影器材中去,尽管摄影器材没法赚这么多钱。
尉迟敬修对航空摄影器材的投入毫无限制,为了梦想这又算什么!可是,“三叛客”需要更多资金去继续推进技术路线的前进方向,因为昆仑半导体技术更迭非常快,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资金都被用在了航空摄影器材上,昆仑半导体在技术上的更新越来越慢,所以“三叛客”对尉迟敬修也就越来越不满意。
轩辕启恒顺利见到了“三叛客”,却没有见到尉迟敬修。
谈话中,“三叛客”对轩辕启恒阐明了半导体技术的特点:归根结底,半导体技术是一种材料工程,如果半导体材料无法实现突破,就无法实现很多工程的设想;未来半导体行业会发展到怎样的地步,“三叛客”也说不清楚,但相信计算能力得到提升,未来一定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三叛客”告诉轩辕启恒,半导体行业存在一个所谓“半导体定律”:既然是材料工程,所有集成电路技术的生命只有十八个月,也就是说,今天看起来鼎盛的“昆仑半导体”被对手赶超只有一年半的时间,甚至在不到一年半时间内“昆仑半导体”的技术就可能被超越。
对轩辕启恒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金融投资者追求高收益,同样要求回报时间,收益越高越好,回报时间越短越好。因为时间久了必然意味着不可控,不可控则意味着风险,职业金融家不想忍受太长的时间。
一项创造从基础学科创新到工程创新,至少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我们今天所见的工程技术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成熟了。让金融等待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不可能的,所以之前多数投资家基本不投资基础性的原创技术。半导体和即将兴起的信息产业不同,每十八个月技术就会更新一轮。金融只需等待十八个月,如果选对了方向,立刻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当然,也可能选错方向。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昆仑半导体可能确实是偶然,在某种概率之下投资人就能够获得超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