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与病毒感染的区别
从肺炎的致病原来看,主要是细菌和病毒。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全世界共同经历了一场防治病毒战役,这一场无声的战火,让我们对病毒有了更深的认识。记得有个小朋友哭着要出去玩,家长说外面有病毒,不能出去。孩子还是哭,说:“我看不到!我迫不及待想跟病毒一起玩!”看到这样的诉求,我们是不是有点哭笑不得?我们看不到病毒,我们能看到的是它带来的后果。“进学致和,行方思远。”我们有必要对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致病原有更多的认识,只有更多地了解,才能对疾病发生做有效的防治。
带着好奇,我们了解一下细菌和病毒都有哪些区别。
细菌和病毒,犹如植物和动物,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一样,在进化、生物活性、传染性、治疗手段等很多方面也都有很大的不同。
细菌
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它属于原核微生物一类,原核生物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构成(支原体除外),只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人类细胞有细胞膜,但没有细胞壁。根据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革兰”来源于丹麦细菌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是他发明了革兰染色。
从外形上看细菌多分为3种:杆菌是棒状;球菌是球形,如链球菌或葡萄球菌;螺旋菌是螺旋形。它们的大小呢?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我们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而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有0.2~0.6毫米,是一种叫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的细菌。图6-1是多数细菌的形态,大家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图6-1细菌结构
细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有益菌,我们可以利用细菌做乳酪、酸奶,酿酒,而且肠道菌群还能维持我们正常的新陈代谢,它们对于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有着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细菌是病原体,它们进入体内会引发疾病,如肺结核、炭疽病、鼠疫等都是由细菌引发的。
通常,细菌在温度、湿度、空气、营养等适宜的环境中时,会快速繁殖,呈指数级增长,甚至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如菌落。因此,有伤口的地方,医生都不建议“着湿”。高血糖环境对于细菌来说就是一个营养丰富的环境,感染后不容易痊愈。
如果不用药物就想消灭细菌,才没那么简单。细菌在地球上的历史差不多有40亿年,分布也极为广泛,从大气层到海底均有细菌的存在,甚至外太空及外星球都有细菌分布。所以,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耐高温,耐高压,耐盐碱(嗜盐菌)。要想杀灭它们还需要费点功夫,一般来说,要在121℃、0.1兆帕的环境下灭菌21分钟才能杀死细菌芽孢,或者直接在火焰上炙烤才能彻底灭菌。
人类对细菌的研究历史很悠久,现在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被细菌感染了,可以去医院做个检测。根据质疑的感染细菌不同,可以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PCT中的一项或多项指标,如果化验结果显示增高,就能诊断为细菌感染,而且感染越重,这些指标增高得就越明显。
在治疗上,由于细菌和植物一样有细胞壁,所以使用抗生素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或者阻止它们合成细胞壁,细菌就会死掉,疾病就能得以控制和治愈。当然还有其他抑制细菌繁殖的方法。
病毒
如果说细菌结构简单的话,那病毒的结构就更简单了,它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人体就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非细胞形态,那是什么?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的生物大概归于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菌物、植物和动物。而病毒不属于这五界之中,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它是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靠寄生生活的有机物种。从这个定义上也能看出,我们人类对病毒的了解还不够,这就形成了对病毒治疗的“不确定性”。
虽然对它认识得还不够彻底,但看外形还能辨识。病毒比细菌小很多,二者相差约1 000倍。如果病毒落在细胞上,那就像一只小虾附着在一头鲸身上。它们到底多小呢?大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300纳米,一些丝状病毒的长度可达1 400纳米,但其宽度却只有约80纳米。大多数的病毒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病毒颗粒形态。图6-2是几种病毒的结构,图6-3是有尾噬菌体的一个完整结构说明。
图6-2病毒结构
图6-3有尾噬菌体的结构
对于病毒的分类在此就不细说了,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有关微生物的专业书籍,而对于病毒是从哪里产生的,其实目前也不是很清楚。相比细菌,我们对病毒的历史了解得真的太少了。1901年,我们才发现第一个人类病毒——黄热病毒。而对于病毒的命名,也没什么固定规则可言,常依病毒的形态、感染对象、最初发现地点来命名。如果感染动物或植物的病毒,可能依据感染的对象、病征来命名,例如,麻疹病毒、狂犬病毒;也可以依据发现地点命名,如埃博拉病毒;也可以依据发现的时间和病毒形态命名,如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也可以依据实验室内编号命名,如T1噬菌体。
病毒可以感染一切生物,而且行事狡猾,可以突破种间屏障,在人与动物之间跨物种传播,而且手段很残忍,可以置人于死地。由于病毒不像细菌,它们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入侵动物、人类等生物体,借助“别人”的细胞才能进行生存,属于一种寄生物。所以,不择手段地入侵是病毒唯一的目标。
那除了有效的药物,我们怎么消灭病毒呢?总的来说,因为病毒有蛋白质成分,所以它们在体外很脆弱,怕热不怕冷,怕湿不怕干。一般在55~60℃的情况下,加热1~3分钟,病毒就会变性死亡。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洗衣粉、含有氧化剂的84消毒液亦能有效抑制或杀死病毒。湿度达到50%~60%,病毒基本就会被水气沉降。所以,冬天下场雪,流感就少很多,干冷环境下就容易暴发流感。这么看,病毒好像比细菌好对付,其实,它们可以存活于零下196℃的液氮环境中,数年后依然有感染能力。
以上就是细菌和病毒的一些区别,希望家长们在简单了解后对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等疾病有个大致认识,对医生的隔离处理和差异化用药也能有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