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为什么育儿会成为一场战争

  

  我写了五年育儿文章,也看了五年用户留言。

  养娃就像升级打怪,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无数妈妈给我留言,诉说自己全新的困惑。

  “孩子性格敏感内向,老人说是我急着回去上班管得太少,我心里很内疚,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朋友家女儿和我儿子一样大,人家都会背古诗认字了,我儿子却啥都不会,太落后了吗?”

  “爷爷奶奶平时宠着孩子,5岁了还在喂饭。孩子被幼儿园老师批评了很多次,现在都不想上学了,怎么办?”

  “孩子明明早就能自己上厕所了,最近却连着一个星期在幼儿园尿裤子,想知道他在幼儿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就是不肯说,要怎么问呢?”

  “给孩子报过好几个兴趣班,每次试听课他都很高兴地说‘喜欢’‘想学’,上过几节又不去了,我该逼一逼吗?”

  “孩子每天跟他爸一起刷抖音、拍抖音,家里只有我在担心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其他人都说就玩一会儿又不要紧,真的是我想多了吗?”

  大数据显示,所有后台留言里,最高频的关键词是:“道理”“怎么办”“不听”。

  如果我们做一块屏幕,滚动播出妈妈们的这些问题,这些不断跳动的高频词会揭示我们当前育儿生活的真相,大部分问题的主体和核心是:孩子不听话/不讲道理,怎么办?

  当妈妈们问出“怎么办”的时候,她们就像救火队员,永远都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难怪有人说,育儿就是一场战争。

  但是,我们的孩子真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吗?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是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吗?

  一定有哪里不对吧?我这样问自己。

  问题背后的实质

  上面这些问题,我当然可以给出答案:

  怎么帮助内向的孩子建立自信,怎么在生活中为孩子做好认字准备,怎么找出孩子在幼儿园出现行为退化的原因,怎么给孩子挑兴趣班,怎么合理地给孩子安排电子屏幕时间……

  延展开去,每个问题都可以变成一篇告诉妈妈们解决方案的文章,这些就是我这几年的主要工作。

  从怀孕开始,我就在看大量的育儿书,我所有的日常工作,也都是在努力解决家长们最实际的困惑。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写了几千篇育儿文章,也做了很多针对家长的付费课程。但是,看得越多,想得越多,我有了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

  我们了解到,很多育儿场景中的实际问题都是有解决方案的。但是,家长最关心、最深层次的育儿焦虑,难道就是这些“怎么办”吗?

  想象一下,如果我在那块不断滚动着妈妈们问题的屏幕上写下答案,就能解决所有育儿生活中的困惑吗?

  肯定不是的。

  那些妈妈的留言,看起来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涵盖了我们育儿生活的很多方面:孩子的早期启蒙、生活习惯养成、隔代育儿的矛盾冲突、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育儿挑战,等等,等等。但是在这些问题背后,我看到的是同一件事:焦虑。

  我想,家长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观点开始流行:父母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责,家长的教育方式很重要,家庭教养能影响孩子一生。

  当我们每天面对繁重的育儿任务、层出不穷的育儿难题时,尤其是当很多育儿文章动不动就说“家长这么做,毁掉孩子一生”时,压力很容易使人“动作变形”,只要想想你现在纵容孩子多看一集动画片也许就会导致他长大后无故旷工,真是足以让人焦虑到崩溃。

  当父母坚信自己要对孩子的行为负责、要去寻求解决方案时,我们心里其实是迷茫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用对力气。

  父母做了什么和孩子长成什么样,它们之间真的有必然联系吗?

  家长真的有能力决定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吗?

  什么样的孩子会成功?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没有一篇育儿文章能告诉我们答案。但是,想清楚这些,才是解答所有问题的钥匙。

  我们需要真正的方向

  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我会说,我们当下的育儿生活,就像有很多人在给你导航,“下个路口左转”“前方500米有红灯”,却缺了一个指南针,不知道真正的方向是什么。

  2018年夏天,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准备一场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线下巡讲,在演讲稿磨到第13遍的时候,一个模糊的想法冒出来了:

  应该有一个什么东西,能解答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也许是一个公式、一个模型、一个定义?

  于是,我在会议室的白板上开始随手涂画,然后,就有了这个:

  在数次修改、优化,跟育儿专家、心理学老师们沟通请教之后,它从白板上的一个三角形,变成了这样的“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我不断用理论、故事去丰富它的内涵,把它带到线下巡讲中,给很多妈妈讲解它。

  这个金字塔模型,并不是一次灵光乍现,而是基于我这几年的学习和思考,更是从我育儿生活的点滴中滋生出来、从我心里流动出来的东西。让我骄傲的是,妈妈们的反馈告诉我,它真的有用,它能够解释我们育儿生活中真正的困惑。

  而这本亲子关系书,也是从这个金字塔模型中衍生出来的,我会用简短的篇幅解释一下这个模型,告诉大家——

  在育儿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是亲子关系。

  当妈妈们问“我该怎么办”时,最深刻的无奈,是把育儿当成了一种操作,坚信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结果。

  事实上,只有我们把育儿看成一段关系,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孩子是个不断成长的独立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情绪和个性。

  一段关系出了问题,不是大数据和方法论能够解决的。因为任何一段关系都是双向的、流动的、独一无二的。亲子关系,才是我们育儿生活的起点和终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