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钱有多重要
被外界影响的价值观
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的成功标准,被大多数人认定为事业和财富上的成就。“事业”也许还有一点虚泛,而“财富”则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地摆在眼前的。开豪车,戴名表,住豪宅,戴名牌珠宝,坐飞机头等舱,吃一顿饭要花几千上万元等土豪做派颇受追捧。
人们把这些行为叫“炫富”。相应地,社会上就出现了“仇富”,仇富的人多数是自己爬不上去却又嫉妒别人上去了。也有不少人认为拜金、炫富没有什么不对,事实上,追求生活安定、享受比别人更好的物质条件,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我们需要在被人、事、物包围的世界里追求一些目标,例如买房、买车,拥有财富,这些都是“身外物”,即在这个人身体外面的事物。追求这些身外物背后的动机多是为了满足一些内心的需求。这些内心需求才是每个人真正需要满足的东西:
·成功感,成就感,满足感。
·安全感,生存条件得到满足,生活轻松、稳定,得到别人及系统的接受及欣赏。
·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负责任的人、能够给系统做贡献的人。
我一直强调的“生活轻松、满足,人生成功、快乐”亦是这个方面的内心价值需求,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轻松、满足、成功、快乐是内心的需求,也就是内心才能产生的感觉。它们不是实体的东西,外面买不到,没有指定的获得渠道或法则。要想获得这些,是需要做一些事的。
例如,一个人会在工作环境里用“做出好效果”去获得肯定和夸奖,因而满足内心对成功感及满足感的需求。
但是,假如这个人在心智及思维上有了偏差,坚信宴请上级及送礼给顾客才是更有效、更迅速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呢?他就会不断地重复这个方式,而且这次没效的话,下次反而会变本加厉。如果结果越来越差,那么他的状态也会越来越糟糕。
这就是心智上的“我执”及“单线思维”所产生的问题,是今天社会上很普遍的现象。
金钱财富只是身外物,是用来获得成功的渠道或方式而已。至于什么才会让你感到轻松、满足、成功、快乐,应该由你决定,具体的标准因人而异,甚至在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
愉快地共同生活,只靠爱不成,还需要钱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要过得愉快、开心,有满足感,的确需要有一定的钱。两个人可以节俭一点过日子,但是节俭到一定地步,两个人会感到有压力,关系便会开始紧张。钱不够用会让两个人无法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还会增加很多的不方便,有一天你们会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结婚就是为了过这么辛苦的日子吗?
在这个过程中,若双方家长不支持两人,两人会有更大的压力,甚至不敢有生孩子的计划。万一不小心怀孕了,两人更有可能会陷入彷徨及焦虑。这样带来的最终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婚姻破裂,两人分手。
如果两个人想要愉快地共同生活,要如何解决金钱问题呢?我的看法是:
一、未婚的,不应考虑先结婚再做打算,而应该做好准备再结婚。
二、已婚的,尽量在保证最低限度的生活基础上,再考虑生孩子。
三、必须有清晰可行的计划,让这个小家庭能够在婚后的日子里稳定地提高收入,这样不单能满足生活所需,还能渐渐为长期财富稳定做积累。
四、生孩子前,两人需要做一个预算评估。
·生一个孩子需要有三年预算,需要考虑到女方有可能不能工作导致家庭收入减少的情况。
·婚后三年两人的收入水平达到婚前的两倍(假设结婚前的收入仅够两人的生活费用)。
·留存一笔家庭经济安全保险金,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足以维持两人(不生孩子的情况下)生活两年。这笔钱最好不做长期投资,以便有急需时可以提用。
很多年轻人贪图享乐,上班后享受“月光”生活,十年如一日做同样的工作,拿着同样的工资,从不主动做什么规划以提高自己赚取更多收入的能力,扩大自己赚取收入的途径。这样的人几年后往往就壮志消沉,动力消失,成为“混日子”群体中的一分子。
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有没有孩子,对本人人生、对这个家庭以及家庭的未来都有着一份很大的责任。想要生活得越来越轻松、满足,人生越来越成功、快乐,我们还是需要努力提高我们的工资水平,谋求收入的增长。
能力比钱重要,但钱还是需要的
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在人生路上摔倒不是问题,摔倒后不能再站起来才是问题。人这一生,能做事的时间只有几十年。人这一生,无论是在事业、财富上,抑或是在身体、健康上,甚至是在恋爱、婚姻上,总会有摔倒的时候,正如婴孩时期学走路一样,总会不可避免地摔倒。但是,只要我们从中学习到了经验,我们的思想和心智因此而变得更成熟,能够重新站起来创造更大的辉煌,才是不枉此生。
金钱、财富可能会出于很多原因快速消失,而能力在我们心中、头脑里,谁也拿不走,并且会随着我们的学习而不断提升。这份能力包括有效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解困、突破、创新的能力),更精准、快速的策划及管理能力,以及更卓越的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
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社会里,只有才华,而没有财力的支持,还是会过得很辛苦,甚至可能错过展露才华的机会。即便在人生路上摔倒了,在维持生活和照顾家庭时仍需要金钱,而有效保证这点的是理财能力。此外,对未见的“摔倒”做好预防也是一种能力,规划人生的能力。
所以,有钱的时候,在学习及提升自己上做一些投资,是非常需要的。
储蓄和投资,是结婚的必要能力
没有展望未来的习惯,不去做未来规划,是心智还未充分成熟的表现。平时性格乐观,天天心情开朗,嘻嘻哈哈地过日子没有大问题,但同时要有以下几点思考及安排:维持家庭生活需要有多少钱;迎接新生命、养育孩子需要多少钱;如何保证自己赚取满足这些需要的钱。
理财和长期投资是专业技能,关系到本人及家庭未来的生活质量,是应该认真去了解、学习和掌握的。这个技能一旦掌握了,一生受益。结了婚,就添了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尤其在有孩子之后,需要用钱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也许你已经买了保险,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如果你还有储蓄和投资的能力和习惯,不仅能给自己的生活添一分保障,还能为你未来的事业发展或转换事业的方向提供支持。
打破传统枷锁,为自己幸福而结婚
我们这个民族特别尊重传统。传统是一个统称,包含文化,生活模式的一些惯性言行,以及对事物的考虑及应对规律。生活模式总会随着事物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文化及惯性言行必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人,“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亦会有相应的改变。
旧时代的婚嫁问题,是用当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行为模式来进行处理的。由于我们的民族特别尊重传统,结果就是:在各方面的环境条件、生活模式、心智及思想状态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环境里,我们的社会仍然沿用以前的行为模式,比如很多父母想操控子女的婚姻。而年轻一辈,因为没有学习的机会,虽然心中不愿遵从父母的意愿,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而总是感觉很迷惘、很无力。
跟旧时代比较,今天的女性可以说有了很大的不同:有跟男性同样的学习、工作机会,有权利也有能力跟男性平起平坐,而完全无须维持旧时代里“从父、从夫、从子”的身份角色。今天的女性只需要有意识地学习与思考,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本人的人生,行使上述的平等权利,便很容易获得轻松、满足的生活,成功、快乐的人生,以至美满幸福的婚姻。
至于男性,他们本能地抵触这种变化。因为维持比女性高一级的地位让他们有很大优越感,但是事实上,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个“高一级”的地位不能给男性更成功、快乐的人生。
·男性作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要照顾妻子和孩子的生活。而两人平等、对等的身份定位,则是两个人都参与社会分工,共同承担三个人的生活。
·两人智力、分工同等,而女性的地位却屈居于男性之下,那么两人在生活中自然会出现很多的挑战与镇压、操控与反操控的斗争,从而使得男性在精神及家庭生活质量上承受的压力及心理负担,会远比在两人平等、对等的情况下多得多。
·两个平等、对等的劳动力对系统做出的贡献是一个劳动力的两倍!
对于今天适龄婚嫁的青年男女来说,父母的看法及选项是30年至50年前的,可以说已经完全不适合今天的整体情况。试看我国在过去40年里所创造出的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成就,以及十几亿人的生活、思维模式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就会明白:父母的话是充满爱的,但是产生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结婚是(希望)找到人生伴侣,两人互相扶持,结伴前行,走好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路!为了支持这份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践,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并不重要的?什么甚至是可能会带来伤害性的?
假如你的确深爱这个人,两人也已谈好如何共同经营出愉快生活在一起的思想言行模式,并且愿意一边同行一边提升,就按这句话做决定,坚定地开始婚姻的旅程吧: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决定我负责!所以——
对于父母的话,可以参考;对于父母的担心,思考后再进行处理。
不受社会世俗的价值观的干扰。
努力维持真而深的爱。
能有良好有效的沟通,约定共同营造愉快生活的方式。
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一点点应急的储备资金,不断提升的增加收入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理财、投资能力。
赌博等上瘾问题
上瘾问题的种类有很多,但常见的上瘾问题有赌博、酗酒、抽烟、吸毒四种。我在这里要做的不是从专业医疗或心理治疗方面进行学术探讨,而是从家庭生活或婚姻关系的角度做一点探究。
各种“上瘾”问题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其一,一种强迫行为,反复出现,持续了很长时间。
其二,明知这种行为对身体健康或心理状态有损害,往往也包括经济上的大额开支。
其三,本人无法管控自己,不能让自己停下来。
所以,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上瘾”问题是严重的强迫症。
从我研发出来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的角度来看,所有强迫症患者内心对自己都有着相同的定位——我不够好。他们通常有以下表现:
一、很大一部分患者内心未曾建立起足够的“自我意识”,或者不接受这个“我”(因为他不够好)。
二、与父母的联结有颇大的缺失,在成长过程中很少与父母在一起,或者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但很少沟通,或沟通质量很差(无温情,只是否定、批评、指责)。
三、父母亲关系很糟糕,经常吵骂,一方对另一方很不满意;或者双方都是如此;父母关系破裂;离婚家庭。
四、无法摆脱父母的高压、指责、不断索求。
以我过去二十年的研究,我推测不同的“上瘾”者可能存在以下倾向:
·赌瘾——与父亲的关系欠佳为主因(这里指的不是生活里的关系,而是指内心的联结)。
·酗酒——父母亲的关系欠佳,本人对母亲有负面评价,或未能与母亲有足够联结。
·毒瘾——(这里包括各种毒品,抽烟在内心需求上也属于毒瘾)内心力量不足,因为跟父亲未能充分联结。
“上瘾”问题能自己解决吗?我的看法是:
其一,可能,但如果未曾学过一些有效的概念、思想和行为技巧,只靠本人是很难取得成效的。“上瘾”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力量(心力)和爱,而解决“上瘾”问题正需要这两者。
其二,毒品问题是欧美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些国家,科学成就非凡,医学水平也很高,但对于社会上的吸毒问题一直束手无策。政府设立的戒毒所对遏制吸毒者的毒瘾效果不大,吸毒者复吸率普遍在40%—50%。
这些戒毒所没有对症下药的心理干预技术,而只依赖药物去克服毒品在身体里产生的作用。但是这些药物的作用有点像麻醉药,药性过了,吸毒者的毒瘾便又回来了。在戒毒所里吸毒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离开戒毒所后所处的环境,没有多少能让吸毒者的心理状态朝阳光正向发展的因素,而本来造成他吸毒问题的主因仍然存在,故此,药物为主的戒毒方法效果不太理想。
如果上瘾者身边有一个爱他的人相伴,天天让他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关怀、照顾,同时给他灌输未来会更好的信念,给他“你能够做到”的信任和有意无意地引导他培养出能力,那么他从上瘾的问题中走出来是有可能的。
但是所需的时间会很长,因为没有一个人在戒毒者的心里可以占到比他父母更高的位置,他的内心需要不断地去抵消这个助人者在挑战父母的最高位置的想法。具体需要多长时间,要看戒毒者:
·跟父母联结的缺失有多深。
·身心动力状态(体能)和大脑神经网络的损伤程度。
·本人心智和思维水平,即他的决心及对自己的信念有多大。
同时也要看助人者:
·掌握的知识、技巧及所具有的能力。
·助人者心智的成熟程度和思考能力的强弱,这包括在内心对两人的身份定位,助人者对这个戒毒者及他的系统的尊重程度,助人者性格方面的条件,比如够不够有耐性,正面积极的态度是否坚定等。
我本人不相信使用药物戒瘾有多大的作用,还可能引起新的成瘾行为。
除了赌、酒、毒、烟,其实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强迫症的行为呈现。自己不想做而忍不住去做,对自己有负面影响而没有正面效益,满足这两点的任何行为(包括大脑里的思想),都可以归入强迫症。
我们应该放下用对错评判的态度去看强迫症,因为这个态度对当事人、对助人者、对社会的进步都没有好处。今天我们在如此开放的社会里,很多事情只要你没有冒犯或伤害别人,都不是问题(当然更不能触犯法律)。
我们应该专注于如何有效地让这个人有更多的选择。如果有意愿,可以试着过一段时间的强迫症生活,在厌倦这种强迫症生活后,又可以轻松地退出来,恢复正常生活。比如失恋后有一段时间不断地“逛、吃、买”;疫情隔离期间,让自己天天看十集电视连续剧;订下十年计划,每年要看三十本书。也许回头看过去,你会发觉你的很多专长、优点,甚至优于别人的地方,或多或少是因“强迫症”而训练出来的。
另外,恋物狂、偷窥狂、家暴、虐待狂、自虐症、厌食症,甚至连环杀手,都属于强迫症,只不过这些患者的行为不只是伤害了他自己,更是伤害了别人,甚至伤害了社会所有人,破坏了这个社会的平衡、稳定,甚至触犯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