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情绪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孩子每天都很难开心,怎么办
孩子什么都不想做,甚至不想起床,是不是抑郁了?
心理老师王超认为: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想做,然后每天好像也很难开心的一个状态,我们得引起重视了,因为很多行为状态和行为指标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家长需要了解,目前抑郁症发病群体已经有青春期孩子,尤其是微笑型抑郁症,非常难以甄别。抑郁症不是矫情和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生理结构发生了病变(通常是多巴胺分泌被抑制或者多巴胺感受受到抑制)加心理问题导致的。抑郁症最恐怖的地方在于患者的态度,其他病的患者都有求生意识,只有抑郁症患者一心求死,因此在抑郁症的甄别和预防上家长务必小心。
我建议在家里先观察孩子的表现。首先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怎么样,如果出现了多梦或者容易惊醒的情况,那么说明他的睡眠状况不太好。其次观察孩子的饮食,比如最近的食欲明显降低,或者很难在饭点按时吃饭,只有非常饿了才会去吃。再次观察孩子的学业,孩子在学业方面也表现得很消极。最后观察孩子的兴趣,本来他很有兴趣或者很喜欢做的事情,现在开始慢慢地不喜欢了。如果以上这几个情况都出现了,那我们就需要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做检查,孩子很有可能有抑郁的倾向,或者抑郁的症状。
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小方法预防抑郁症或者降低发病概率。1.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因为抑郁症发病和身体激素分泌有关,所以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利于预防抑郁症。2.房间布置以暖色调为主,经常晒太阳。晒太阳除了能够补充身体所需之外,会给予人良好的暗示,暖色调和阳光对于人都有积极暗示作用。3.多听舒缓的轻音乐。很多研究显示,音乐对于人情绪的引发和调动都有显著影响,因此轻松舒缓的音乐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4.摆正心态,不要对于自身抑郁状态过于焦虑,及时发现、及时甄别、及时就医,轻中度的抑郁症配合临床和心理咨询治疗都可以达到良好效果,切勿讳疾忌医。抑郁症和身体的其他疾病一样,一旦出现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二、孩子特别暴躁怎么办
孩子特别暴躁,非常有破坏性,总是在班里和其他孩子打架,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
心理老师王超认为:在学龄期,儿童要经历几个道德发展的阶段,从对权威的服从与依赖到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萌芽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愤怒情绪及行为规范都有显著的影响。
三年级前后的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发生了很明显的改变,就好像一、二年级还是听话天真的小朋友,三年级之后就成了说一句反十句的“杠精”和“熊孩子”了。这其实是由于孩子的道德水平发展已经开始变化,进入另一个阶段的表现。
孩子逐步表现出对于一些品质的兴趣,比如善良的、勇敢的、邪恶的。在最开始,这些概念很单一,比如善良的概念,因为孩子的思维模式还是以具象为主,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就会落到行为和表象上——他满足了我的需要和帮助了我,那他就是“善良”的。而将“善良”这一概念充分内化和丰富化的过程,就是孩子将越来越多的具体相关的行为与这个概念关联在一起,逐步理解善良的表现在不同情况中都是什么样的,从而在这一道德判断标准上有所发展。到三年级左右的时候,这种好与坏的道德判断会在逐步丰富之后发生一些变化,那就是孩子开始逐渐意识到,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也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当这个变化在孩子的心里萌芽后,我们就可以逐步看到孩子可能会说谎、狡辩,挑战家长和老师的评判,对一些规则和要求表现出不服气。这其实是值得我们开心的一件事,因为这些看似“反叛”的行为,其实代表着孩子从心理层面上已经开始形成初步的自我了。
但这对于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而言,却代表着新的挑战的来临。
面对孩子突然的“自我”,我们常常感到教育上的困难可能有两个方面:1.孩子会挑战父母的权威,质疑我们所传达的价值观和道理;2.孩子开始有保护自己的信息和隐私的意识,有些想法秘而不宣或者对父母的一些问题不愿意说实话。这两个方面都会加重父母的焦虑感。当我们的权威受到挑战或者不被孩子认可的时候,常常意味着我们希望孩子“听话”的愿望会落空,这在教养上是很大的挫败。而当我们发现孩子开始不愿意分享关于自己的信息时,会加重我们的不安,因为他毕竟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识别和应对危险的能力。当在外受到伤害时,父母的不知情会让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在提出解决方法之前,需要反过来看看这些困难对于我们为人父母的意义是什么。权威虽然一方面代表的是管理和控制,但另一方面也代表秩序和规矩。孩子毫无怀疑地对大人的信赖和崇拜常常会让我们觉得在他们面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这其实是一种幻想。当孩子长大时,我们的幻想破灭,需要学会接受并且和孩子坦白父母也是不完美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先处理和接受的是自己失落的心情,调整自己,面对新的情况。而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又不愿意告诉父母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孩子是不是疏远我们了或者不再需要我们了。这种感受常常会让父母感到失落和伤心,但这其实恰恰说明,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担当和意识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孩子不再那么需要我们其实不是一种拒绝,而是他们在表达想自立的意愿,而这个代表着他们不再需要我们替他们做那么多了,希望我们去祝福他,为他的成长鼓掌。
在清楚了这些之后,我们就需要了解如何做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在道德水平上,学龄期的孩子是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教育的,但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很多引导和教育变得更加复杂,也更考验大人的智慧,所以我们需要更灵活地去应对。可以参考以下的方式,在引导的过程中就会顺利很多。
1.当受到孩子的挑战和质疑的时候,先不要急着生气,帮助孩子梳理他的思路。
相信孩子有这样的看法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再去和孩子讨论并且一起去收集材料,帮助孩子一起去看看这个观点是否合理和符合真实情况,鼓励孩子多去想办法,去找到信息和结论之间的不一致之处。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从单纯而简单的反叛和挑战中学会深思熟虑以及反思的能力。
2.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小秘密,不要过度好奇。
父母需要表达自己对他的担心,可以明确告知孩子在哪些情况下是一定要寻求大人帮助的,不要擅自决定和行动,为孩子保留一个稳定且安全的通道,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维护亲子关系中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