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破局:中国服务经济15年崛起与突破之路

  

  做研究是个清苦的事儿,我却有着怡然自得的心境和不拘泥于职业生命的坦然,这应该是自由中比较高的段位,精神的自由,我喜欢,因此乐在其中。这本书能够有幸出版,也算是观察、研究服务业发展这些年,时间馈赠的礼物。

  服务业是个“剩余型”的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除了工业和农业之外的“大杂烩”,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服务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配菜,长期处于被动、边缘性的角色。瞧,在这个领域做研究,有点费力不讨好。有时候被问到研究的领域,我答:服务业。每每总能收到鼓励中带着安慰的眼神,但我还是满心欢喜又执着也笨拙地在这个领域观察了十多年,其实终不过就是我们每个人做选择的三要素: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性。

  我所在的机构——中国企业联合会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会向社会发布“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作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做好这个研究属于KPI的范畴,这是必要性。也因此,我有幸能够走访大量企业、接触企业成长实践,参与一些政策的制定,见证了这些年服务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另外,我的博士论文粗浅地对服务业企业的成长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姑且这就算有了经验和理论的准备,这是把服务业研究透的可能性。

  过去十五年,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贡献着GDP的增长,壮大成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服务业自身不断迭代,传统服务被颠覆得支离破碎,而后又快速调整,拥抱新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崛起,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和欧美国家并跑的姿势,并成为中国经济升腾的重要力量。也因为技术的深度参与,我国服务业跑出了与发达国家同阶段的不同情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成本病”难题。这些年,服务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大量鲜活的、奋斗的企业在成长着,成功或失败都是精彩。因此,尝试找寻服务业进步的力量,剖析服务业企业成长的密码,这是有价值且重要的事情。

  尽管三性合一,但把格子爬好,却并不容易。再加上这是我独立出版的第一本书,心绪难免起伏,也颇在意是否能够给读者想要的东西。

  龚自珍说,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也。我想,首先,要做好服务业大发展浪潮的观察者,做好一批典型企业兴衰成败的记录者,这是一个研究者朴素的初衷。其次,这本书算是历经很多年,对自己持续关注领域的一次集中审视。沉浸式的调查,又能抽离出事物本身,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本就应该是做研究的追求,我也在尽力靠近。于是如大家所看到的,在对服务业企业风云变幻的铺陈中,这本书评述了技术、政策、资本和需求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企业和企业家又是如何接招、布局的。最后,从时间这个最大变量上把握大势,站在今天看过去的跌宕起伏,站在未来看今天的应对之道,这就有了本书的篇章结构。

  解决了内容和结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很犹豫到底用什么样的文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叙事,还是报告式的呈现?前面几章,写了删,删了又写,持续了有近半年的时间。一次和新华社记者许晟聊起这个问题,他说“你写得舒服了,别人读起来才会舒服”。如梦初醒。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是我擅长的。说到这儿,要特别感谢这些年来身边的媒体朋友,每每与他们交流,都是对话语体系重塑的过程,我也逐渐学会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可读性的文字。

  写作不仅是和读者的对话,也是和已有的研究者的对话,我在他们丰富的、有价值的成果基础上,努力往前迈出一小步。清华大学的江小娟,社科院的夏杰长、李勇坚,人民大学的宋华等都是服务业研究的前辈。栾笑语、王猛、韦三水、任泽平、仝思考等对零售、商贸、房地产、银行等行业的追踪和见地,虎嗅、雪球、亿欧等平台上很多作者对相关企业成长进行的白描,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吴晓波、陆新之等财经作家在企业史这个题材的写作中蹚出的宝贵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写作更是要和企业的伟大实践对话,感谢阿里巴巴、贝壳找房、找钢网、怡亚通、途远、住宅公园、弘阳、运满满等企业给予的帮助和研究机会。

  终究,写作还是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并将其升华的过程。全书从起意到成稿有两年的时间,中间几易其稿,一度要放弃。疫情期间,终于集中精力全部写完。最后看着全书二十多万字的心血,十五年的时间跨度,十几个大产业的变迁,一百多家企业的成长故事,内心确实有无限的充盈感。

  在这个过程中,时有彷徨,能够坚持下来,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感谢我的先生任家河,当今的大环境,女性往前冲还是多少有一些障碍的,相识十余载,任先生带给我一份“进可攻、退可守”的自由度,让我可以任性时全情投入工作,也可以懒惰下来回归家庭。感谢父母、感谢马达,是你们给我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感谢在我的求学生涯中遇到的恩师们,不但给了我谆谆教导,还有家人般的扶助。感谢中国企联的领导和同事给我以鼓励和支持。朱宏任会长不但为本书作序推荐,还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感谢一众好友同窗帮我想办法,陪我聊天和吃抗焦虑火锅。

  书籍出版是个非常专业的事儿,感谢资深出版人杨莹女士、孙庆生先生、刘刚先生、张明晰女士给予的点拨和指导。感谢顾光杰先生、陈楠女士、苏格女士对本书所倾注的心血。

  作为一个30+的小姐姐,我关心成功也关心失败,关心要面对的那座山,更关心持续成长的路。这是我在服务业这个领域的第一本书,尽管研究和写作过程有种种不易,但相比于这个领域资深的大家,这本书是浅显的和入门的。好在我已经找到了方向,我会不断积淀,深度观察,继续剖析服务业企业的成长密码。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是可盼。

  高蕊

  于北京,2020年9月11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