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是自由经济的功劳,这一切都是由市场调节自主完成的。瑞斯顿想起无用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想起当初他力劝美国财政部长要相信自由市场的力量,想起花旗银行在这些年中多次操作的资金大挪移和由此产生的巨大利润,他禁不住笑了。
石油禁运事件带来了资本的狂欢,但更像是瑞斯顿一个人的狂欢。
1.诡异的时局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瑞斯顿正在他的办公室里处理着各种繁杂的事务。
电视上播报了战争发生的消息。瑞斯顿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要求秘书尽可能找到有关中东局势的材料,尤其是以往几次战争的材料。花旗银行在中东的网络居然对这一事件的发生毫无察觉。
瑞斯顿不想在事情已经发生后依然落后于别人,他需要比对手更早地懂得未来局势的发展。
这场战争是由以色列挑起的。1973年9月13日下午3点,以色列的战机飞到叙利亚的上空,他们美其名曰是例行巡逻。到别人的领空上进行巡逻?这分明是挑衅。叙利亚自然难以咽下这口气。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立即组织还击,并随后致电埃及总统萨达特,要求共同进攻以色列。埃及和以色列素有宿怨,萨达特接到电话后立即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并派战机立即入侵以色列。
瑞斯顿认真地看着秘书送来的各种材料,看完后又沉思了一会儿。
叙利亚和埃及都属于阿拉伯国家,他们陷入战争,其他阿拉伯国家会有所行动的。现在战争已经开始了,并且是两个打一个,目前以色列处于劣势。如果战争局势就这么单纯地发展下去,最终结果肯定是以色列被打败。埃及和叙利亚享受胜利的果实。
埃及和叙利亚获得胜利,除了这两个国家,世界上为这件事高兴的还有哪些国家?
肯定是苏联和阿拉伯国家。
其他阿拉伯国家感到高兴,这很容易理解,他们和叙利亚、埃及是一个世界的。理应感到高兴。
苏联为什么感到高兴呢?这需要从第三次中东战争说起。在那次战争中,埃及的军事力量比不上以色列,为了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埃及接受了苏联的援助。从那以后,苏联就成了埃及的坚强后盾。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考虑,以色列如果被打败,除了以色列,还有哪个国家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呢?
显然是美国。在上次战争中,以色列正是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才得以取得战争主动权的。美国支援以色列有着对抗苏联的政治考虑:埃及向苏联靠拢,如果苏联在中东国家中的影响力扩大,这将有损于美国在这个地区上的话语权和领导力。
无论是苏联向埃及渗透,还是美国支持以色列,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经济因素:石油。以色列、叙利亚和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都是盛产石油的国家。
瑞斯顿断定美国在这次中东战争中不会袖手旁观。他太了解美国政府了,美国政府并不是喜好战争,相反他们极其讨厌有关美国民众安全的战争,但他们太喜好经济利益了。他们对发生在别国疆土上的战争从来都是持欢迎态度,因为战争的开展总是使聪明的美国人找到做生意的机会。
美国政府在以色列身上已经倾注了多年心血,他们不可能任凭心血被叙利亚和埃及一点点蚕食。如果叙利亚和埃及彻底占领了以色列,阿拉伯世界将控制全世界最重要的油井。这绝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美国支持以色列,局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瑞斯顿相信美国政府的支持无非是军事物资和金钱的支持,以及在美国的呼吁下使以色列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美国民众没有人会愿意赶赴战场。这就决定了美国政府不可能派出军队直接支援以色列,在战场上冲杀的士兵还必须是以色列人。美国人只会用生意的方式和利润的思维来提供军事援助。
但是,阿拉伯国家是一个相当团结的世界,如果美国声援以色列,那么其他阿拉伯国家将会联合起来以抵制和报复美国的行为。
他们会采取哪种方式来报复美国?瑞斯顿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一个最明显的答案他始终不愿意去面对,那就是石油。美国是石油进口大国,阿拉伯国家对抗和报复美国最好的方式就是停止对美国石油的出口。但瑞斯顿宁愿相信这种事情永远也不会发生。
如果阿拉伯国家真的拿起石油这种经济武器,全世界将会陷入灾难。发达国家的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有可能遭受损害最深的是那些发展中国家。历来的规律就是这样:最先饿死的必定是穷人。瑞斯顿来到世界地图前,心情极其沉重地看着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区域。
沉重并不是资本主义银行家的心情底色,他们本来是喜好战争的。在和平时期,银行所获得的利润总是透明可见,赚起来丝毫也不刺激。而在动**不安的局势中,一切利润的规则都会变得非常有趣。
瑞斯顿对战争局势的判断非常准确。9月13日战争打响,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全面战争,十天之后的10月16日,美国政府就坐不住了,公开声援以色列,并准备提供军事物资。
阿拉伯国家立即对美国给予反击,就在美国政府公开声援以色列的同一天,他们立即形成了一个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决议:决定对援助以色列的美国和同情以色列的其他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瑞斯顿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但石油禁运消息传来,瑞斯顿竟然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兴奋。
他嗅到了利润的味道:这个时候任何国家的态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石油禁运已经发生,每天大量从阿拉伯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石油从这份决议公布出来的那一刻就停止了流动。
这会带来什么呢?显然是石油价格的上涨。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大量钞票会流向石油产出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本来才卖几美元一桶的石油有可能会上涨到几十美元。阿拉伯国家会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聚集大量财富。与此同时,因为石油价格上涨,那些需要购买石油的国家将会觉得囊中羞涩。
一边是富得流油,一边是穷得要命。如果花旗银行能够从阿拉伯国家吸收到大量存款,然后再贷给急需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在他们之间玩起漂亮的资本倒进倒出游戏,那岂不是利润滚滚?
他要立即给克斯坦佐打电话。
花旗银行的海外部主任克斯坦佐正乘坐着花旗银行的直升机在飞往黎巴嫩首都贝斯特的途中。当时中东上空的激战正酣,克斯坦佐一路上心惊胆战,但他一点也没意识到这次战争对他的中东之行所造成的影响。按照起飞之前和瑞斯顿的计划,他这次前往中东是为了找到投资项目的。在贝斯特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克斯坦佐说:花旗银行要在中东地区投资十亿。他说得很认真,绝不是在开玩笑。
但瑞斯顿的电话让他觉得自己的承诺像是一个设计好的玩笑。
“我们现在在中东地区所需要不再是放贷或投资,而是需要获得他们的存款。”瑞斯顿在电话中说,“在目前局势下,与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相比,在中东地区投资所获得的利润简直不值一提。”
克斯坦佐理解瑞斯顿的意思。资本只有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产生最大利润。现在最需要钱的地方绝不是阿拉伯,而是急需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花旗银行的资本应该立即顺应这种局势。
克斯坦佐立即改变自己的说辞。他在会见沙特阿拉伯王国财政部长时闭口不谈在中东投资的事情,反而向对方提出贷款16亿美元的要求。瑞斯顿在电话中要求他弄到的贷款越多越好,他就想到了16亿这个数字。数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数字背后开启的资本游戏。
这是花旗银行借助石油禁运玩弄阿拉伯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开始。
2.自信者宣言
现在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世界历史上最为壮观的资本转移和贷款**即将上演。
瑞斯顿想的是利润。他希望花旗能够在这次大潮中获得比任何对手都要多的利润。
而坐在他对面的美国财政部长舒尔茨想到的是美国经济的安全和美国的整体利益。以花旗为首的华尔街利益只是他考虑的一部分。他并不是一个害怕危机的人,但目前正在演变的局面还是让他不安。
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因为石油禁运的发生而全部流向阿拉伯国家。处于对石油危机的忌惮,在阿拉伯国家出台石油禁运的决议后,美国立即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以色列进行撇清,本来对战争态度模棱两可的其他发达国家也立即表达了对叙利亚和埃及的支持,但这一切都于事无补。
已被拉高的油价是不会下来的。阿拉伯国家可以解除石油禁运,但他们不会将石油价格降下来。只有傻子才会那样做。在战前他们一直对低廉的石油价格抱有怨言,现在他们正在享受着巨额利润的狂欢。
这是舒尔茨最为头痛的事情。如果石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世界上所有进口石油的国家都会深受其害。而这些国家对于发达的美国而言,就是美国的市场。如果这些国家都囊中羞涩,其结果必然会减少从美国的进口。美国经济的增长将会因此而变得迟缓,甚至会因此引发不可估量的经济危机。
美国政府该怎么办?舒尔茨一直没有清晰的思路。
瑞斯顿之所以前来拜访,就是要给他建议和促使财政部形成利于美国经济的决议的。瑞斯顿的心中有着自己的小算盘,随着目前形势的明朗,花旗银行所能想到的,竞争对手也能想到。如果花旗仅仅是和华尔街的同行进行竞争,他完全没必要来到财政部。他相信花旗银行在华尔街上尚无对手。
但是现在花旗银行的主要对手已经不是华尔街,而是在全球市场对各种投资机会虎视眈眈的欧洲各国的银行。阿拉伯国家的大门是向全世界的银行开放的,同样,千方百计申请贷款的发展中国家见钱便认娘,他们不会计较所获得的贷款是姓美还是姓法。当市场被对手占领后,花旗银行将不会再有机会。如果美国政府不改变当前的规则,美国的银行业将会在这次大潮中被欧洲的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这个需要改变的规则就是美国政府对银行业海外贷款的限制,瑞斯顿这次拜访舒尔茨就是为了说服财政部取消这个规则。只有取消了这种规则,花旗银行才能在阿拉伯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展拳脚。
舒尔茨对瑞斯顿怀有戒心。财政部需要为美国民众的利益考虑,而华尔街的资本家只需要为自己考虑。这让舒尔茨时常觉得华尔街资本家的话里总是有着陷阱,他并不是很愿意和他们打交道。
“如果政府对银行业海外贷款不能解套,美国经济将会钻进石油禁运所编织的套。”瑞斯顿说。
瑞斯顿能读懂舒尔茨的心思,他知道舒尔茨在忧虑什么,所以他的劝说是从美国政府的大局开始。
“目前的局势很难控制。”舒尔茨说,他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的,而不是疏导。
“政府不需要对这样的局面控制。您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让世界的资本更加灵活地从高地流向洼地。华尔街的银行家都是资本运作的高手,您应该善于利用华尔街的优势,来为美国经济服务。”
舒尔茨听得懂瑞斯顿的话。如果政府取消了华尔街各大银行海外贷款的禁令,这些银行家也许能在一夜之间将资本从阿拉伯国家转移到需要资本的发展中国家中。他们有这样的经验和能力。
“市场能够自由调节?”舒尔茨似乎不太相信自由经济所具有的能量。
“是的,没问题,自由这个词语最具有力量。”瑞斯顿肯定地说。
取消对银行业海外贷款的限制,就意味着将华尔街的银行全部推入到浩如海洋的自由的世界资本大市场中。事实上,依靠市场调节是应对当前局面的唯一办法。除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下令将油价下调,否则任何国家都毫无办法。只有假以时日,在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中使油价恢复到最合理的位置。
也只有在自由的世界资本大市场中,花旗银行这个银行巨鳄才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瑞斯顿的鼓动下,舒尔茨取消了对银行业海外贷款的限制。
悬在华尔街头上的剑被解除。接下来瑞斯顿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募集到足够多的存款。
没有现金,哪怕发展中国家给予的利息再多,也只有眼热的份儿。手中的存款越多,就意味着可发放的贷款越多,最终资本产生的回报也越多。这是一条很基本的投资回报规则。
华尔街所有的银行都知道获得存款的重要性。在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对银行业海外贷款限制的第二天,整个华尔街上仿佛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纽约的媒体采用这样的新闻标题:华尔街没有了银行家。
这些银行家都到中东地区募集存款去了。
瑞斯顿并不着急。他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各种部署:在花旗银行总部成立一个专门针对中东市场事务的特别小组;指令普拉尔到中东各个国家进行考察,从中加强和各个国家政府及领导人的关系。
尽管石油禁运很快会结束,但这个事情造成的影响不会很快就消失。中东国家乐于享受高油价带来的愉悦,而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紧张也不会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成立特别小组就是为打持久战作准备。
普拉尔在中东市场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让他去考察中东市场,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伊朗中央银行行长在和普拉尔会谈时说:“如果我被查出因为未将资产存入到美资银行而造成了损失,我可能会被处死。”他说得有点夸张,但由此使普拉尔相信美资银行在中东市场是最受欢迎的。
这是瑞斯顿最愿意看到的场面。如果美资银行在中东市场是最受欢迎的银行,那么也就意味着花旗银行在中东市场的主要对手还是来自华尔街。瑞斯顿不怕与美国的同行竞争:花旗银行拥有着华尔街上所有银行中最为丰富的海外网络,他相信哪怕花旗银行闭一只眼也会比对手募集的存款多。
瑞斯顿时刻注意政府的动作,美国政府历来不会对任何有可能影响政治格局的事件袖手旁观。华尔街在中东市场寻求的是经济利益,而美国政府寻求的则是政治利益。他们会想方设法进行渗透。
这让瑞斯顿看到了搭乘政府顺风车的契机:政治渗透或扩大影响都是伴随着经济利益进行的。美国的一贯做法是通过投资来完成这一企图,这样的招数对于贫穷的国家总是很有用。
而现在阿拉伯国家并不缺钱,相反他们拥有的最多的就是钱和能够随时换成钱的石油。美国政府能够找到使这些国家感兴趣的话题吗?这需要观察。这是瑞斯顿密切注意政府动作的原因。
瑞斯顿的判断没错。美国总是能从对方的需求中找到接触对方的时机。美国的经济顾问在沙特阿拉伯王国首都利雅得看到满大街成群疯跑的牛羊。不解地问:“这些羊群怎么没有人管理?”
沙特的人回答是:“我们需要通过羊群来处理街头上的垃圾。”
这名经济顾问感到异常吃惊。如果单单凭借羊群来处理垃圾,由此可见这个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是多么落后。他立即对沙特的领导者说:“我们国家的垃圾处理公司可以将利雅得变得更加干净。”
沙特的领导者很感兴趣,毕竟羊群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也在制造粪便之类的新垃圾。他们答应同美国展开包括垃圾处理在内的各项工程的会谈,并成立美国-沙特经济贸易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保证了美国在沙特进口石油的最大权益,而美国的承诺是向沙特派遣工程公司。但沙特必须支付工程费用。
也就是说,沙特人掏钱聘请美国的公司来建造工程,同时搭上对美国进口石油权益的保证。
瑞斯顿觉得沙特阿拉伯人很有意思。花旗银行在沙特的分行曾遇到过客户不要利息的怪事,沙特人认为在银行获得利息是不值得称赞的,他们只需要银行提供服务即可。这曾让瑞斯顿感到不可理解。
在美国政府与沙特政府的亲密活动中,瑞斯顿并没有捕捉到为花旗银行获利的直接机会。
但他依然很高兴。他相信只要美国政府在沙特有机会,花旗银行就一定能获得机会。
3.也许是场双簧计
花旗银行是够拽的!那些来自于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富翁在听说了某件事之后都产生了这种感觉。
他们不知道这恰恰是瑞斯顿和花旗银行的其他高层精心营造出来给他们看的表象。
他们听说的那件事是指花旗银行忽悠美国国会这件事。美国政府对目前每日都发生千变万化的局势深感不安,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到底有多少美元流进了阿拉伯国家,并且又有多少美元被吐出来。
阿拉伯国家自然不会将账单拿给他们看,他们的唯一途径就是美国的各家银行从阿拉伯国家吸收的存款数目和发放贷款的情况。他们原以为,这些根子扎在华尔街上的银行家会积极配合他们的调查。为了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他们采用了最高规格:由美国国会通知这些银行家前来听证。
瑞斯顿自然不愿意来参加这样的会议。面对的是国会议员,出现差错将会后患无穷。花旗银行前总裁米契尔被议员约翰逊紧抓不放的教训尚未远去。最好的方法是派代表参加,作为花旗银行的老大,他可以稳坐后方静观其变。即便是代表的言谈出现了差错,他还有回旋的机会,不至于陷入被动。
花旗银行总顾问汉斯和法律顾问鲍里斯是最好的人选。前者在政府机构里有着广泛的人脉资源,和国会的很多议员都是酒友,他们自然不会不顾私人友情而为难他。后者是有名的铁嘴巴,不该说的一句都不会说,尤其是有一手说废话的功夫,能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小时,但其中没有一句是有用的。
派这两个人代表花旗参加听证调查,那结果可想而知。汉斯热情地和每一个人熟悉的议员打招呼,而鲍里斯却用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和金融术语在向议员们描绘着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一番演讲下来,每个议员都觉得似乎从他们二人嘴里获得了最重要的信息。但是第二天醒来想一想,却懊恼地发现:汉斯和鲍里斯无非是说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消息和数据,他们想知道的数据几乎只字未提。
这就是瑞斯顿想要的结果。美国国会要求调查华尔街各大银行海外存款情况的消息在阿拉伯富翁里有所流传。尽管他们不知道美国政府的用意,但是他们也不希望美国政府窥探到他们在美资银行的资产数目。瑞斯顿看到了这一点,他巧妙地将汉斯和鲍里斯在国会上的表现透露给他们。言外之意:我们不会受国会操纵的,你们的资产在我这里是最隐私的,除了我们,谁也别想知道你们存了多少钱。
这些话让富翁们很受用。他们屁颠屁颠地将更多的钱存进来,他们认为花旗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正是瑞斯顿所梦寐以求的。
危险和机会从来都是孪生兄弟。在美国国会要求调查的初期,这被石油富翁们看作是一种危险。
甚至连瑞斯顿也这样认为。他觉得这关乎花旗银行的信誉和信任度有可能被降低的风险。
花旗银行和这些石油富翁之间一直在玩着一种合伙挣钱的游戏。在石油禁运中发了横财的石油富翁自然希望以钱生钱,他们希望将钱投入到能够产生巨大回报的地区或项目中。世界上有太多的地区和项目缺钱了,花旗银行知道这些缺钱的地方在哪儿,可以帮助这些富翁来实现资本的高额回报。
花旗银行操作的是富翁的钱,而富翁看重的是花旗的经验和专业。他们是很好的搭档。
但是这种搭档关系却因为美国国会的调查而让人觉得前途微妙:富翁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钱财数目被美国政府所掌控,如果花旗银行选择乖乖地和美国国会合作,那他们就只能选择和花旗停止合作。
瑞斯顿深知这里面的微妙关系。他如果不能消除富翁们的担心,花旗银行将会失去信任。也许仅仅消除担心是远远不够的,花旗银行应该趁机证明自己是最擅长保护客户隐私的银行。
瑞斯顿做到了这一点。知道了花旗银行如何应对国会调查内幕的石油富翁将更多的钱财交给花旗银行打理,花旗银行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了花旗,而花旗拥有着越来越多的资金用来发放贷款。花旗和石油富翁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利润循环游戏。他们都在大把赚钱。
在花旗银行与石油富翁之间,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这个人物在阿拉伯国家上层社会里名声很大。
他就是普特南。他在飞机上的时间远远要比在家中的时间多得多。他最喜欢乘坐的飞机是波音747。每每乘坐飞机时他都能够倒头大睡,所以他曾不止一次地炫耀:飞机就是他的办公室和床铺。
他跑遍了世界各地,搜寻着数亿美元的交易。在阿拉伯国家,他不停地和每一位富翁打交道,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问题,保证能为你找到最赚钱的项目。在面对各种急需资金的项目负责人,他会一边仔细地考察项目的细节和数据,一边肯定地说:你不用着急,这些钱在我眼里都是小意思。
他随身带有一个笔记本,对于吸收的每笔存款和参与的每笔交易,他都清晰地记录下来。
石油富翁彼此之间见面时会不由自主地问:最近见到普特南了吗。在他们眼里,普特南就是他们派到花旗银行的代表。这小子总是能带来令人兴奋的项目和消息,简直是爱死他了。
普特南能够引起这些石油富翁们的好感,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银行家身份和利润关系。普特南还长有一颗善于把握别人精神需求的心,他的情商很高。有些人去谈业务,恨不得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围绕业务展开,而普特南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从来都是将业务隐形于游玩之中。他在会见阿拉伯国家的富豪们时,从来都是休闲装,并且手里还拿着网球拍或者穿着一双崭新的篮球鞋。他首先是找这些富豪们玩,尽情地玩,等到这些富豪们玩够了,他们会主动向普特南问起:最近有什么好项目?
这时普特南才不紧不慢地说谁谁都在参与一个什么什么项目,充分勾起对方的兴趣。并且会用一种对对方的钱财并不是很看重的语气说:等我回去后让助手给你送来一份材料,好像要收袋子了。
收袋子是普特南的个人习惯说法。当项目下来时,他将自己比喻成一个拿着敞口的大口袋到处收钱的金融小贩子。收袋子是说明已经收集的钱财足够用了,袋子口一旦扎起来,别人就没有机会了。
普特南的项目一般都会让投资者赚个盆满钵满,为了赶上他的项目,每当他说要收袋子的时候,这些富豪恨不得求着他多给他们一些准备时日,其实这不过是普特南的营销手段而已。但屡试不爽。
普特南是花旗银行最好的信贷员。空前但不绝后,在他的背后有一大批也有着出色业绩的信贷员。其中成绩最好的信贷员叫分纳兰。这哥们的业绩和普特南不相上下,同事玩笑地称他为普特南的儿子。
儿子和老子的做法并不相同。相比普特南总是亲自去陪同客户游玩,分纳兰使用的则是美女战略。他的身边有一大群美女,这些美女接受他的命令,陪客户吃喝,或者成为客户的贴身金融顾问。
这样分纳兰的工作由管理客户转变成管理美女,他只需要向美女下达融资命令,并且保持他所操作的项目总是能赚取到客户预期中的利润,美女在客户那儿的魅力就不会减少,他的业绩就不会下滑。美女需要他的专业和经验,而他需要美女来打理客户关系。正应了一句俗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普特南和分纳兰都是花旗银行的明星。造就明星的一定是舞台。如果没有舞台,再好的坯子也难以闪耀。成就他们二人惊人业绩的,素质和经验是辅助,花旗银行不拘一格的信贷方式是根本。
不拘一格一贯是花旗银行的做法。在不拘一格的背后,是花旗银行高层利润导向的商业思想。如果能够带来利润,花旗银行可以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跳出任何风格的舞蹈。尽管有时这种临时起兴的舞蹈并不能让银行内部的任何人都能在短时间内适应。
比如普特南最拿手的联合贷款。花旗银行有个机构像是一只猎狗,不停地在拉美或其他地区寻找可以用来投资的项目,然后将这些项目带回到银行的业务会议上供普特南挑选。银行对普特南只有一个要求:拿回投资需要的钱,别的再无任何限制。普特南拿着项目就到处找钱。
前面说过,他喜欢用“收袋子”的说法来增加小的投资商的紧迫感,这只是他的营销手段。联合贷款这一招儿才能充分显示他在金融业上的天才之处。当他从会议室上拿回他所看好的项目后,就会对项目进行充分的研究,然后找到潜在的客户——有些客户总是有着自己的投资偏好。
他将项目看作蛋糕进行分割,然后根据潜在客户的实力进行分配。实力强的占大头,实力弱的占小头,差额部分再找其他富豪补充上。他有能力使这些客户之间能够彼此信任,并愿意缔结为一个投资财团。至于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无须向任何人汇报。花旗的高层从来不管他是如何做成功的。
花旗银行高层的眼睛只会盯住钱。只要信贷员们能够将富豪的钱拿回来,别的他们什么都不管。
有些时候普特南们的联合贷款并不符合其他部门的规则和制度,但是花旗银行的高层总是以利润为原则进行权衡,必要时他们会修改掉某些规则。普特南有对付一些制度的经验:他把这些制度比作守门员,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前锋,总是在守门员的把守之下将球踢进球门中。
利润是花旗银行唯一的规则。普特南们深深地懂得这一点。
信贷员热情地奔波在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上,花旗银行的领袖人物瑞斯顿也并没有闲着。
他的工作重心集中在三个方面:与美国政府保持好畅通的沟通机制和良好关系,时刻在寻觅利于花旗银行发展的各种机会;继续向财政部长宣扬自由经济的正确和伟大,嘲讽世界银行只是一个摆设;想方设法在阿拉伯富豪群体中树立花旗银行是一家最值得信任的银行这一光辉形象。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由于花旗银行的庞大和重要,美国政府在和沙特阿拉伯建立经济关系时,将花旗银行指定为美国银行业的唯一代表。在沙特阿拉伯境内,美资银行只有花旗银行一家。
由于花旗银行在对待美国政府调查阿拉伯富豪存款事情上表现出令人佩服的政治智慧,阿拉伯富豪们将花旗银行当作投资和存款的首选。看到这个结果,瑞斯顿感到非常开心。他禁不住给美国财政部长打电话说:“很感谢政府。”语焉不详,但听者似乎很明白。
“你赚发了吧。”财政部长一语中的地说。他知道只有利润才会让这个金融巨头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