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金明馆丛稿初编

(一)

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 759 2024-10-22 05:04

  

  何谓譬喻不适当?考印度禅学,其观身之法,往往比人身于芭蕉等易于解剥之植物,以说明阴蕴俱空,肉体可厌之意。此类教义为佛藏中所习见者,无取博征。请引一二佛典原文,以见其例:

  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贰肆善达品第柒玖云:

  行如芭蕉叶,除去不得坚实。

  又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肆柒贰第贰分善达品第柒柒之贰(即前经同本异译)云:

  如实知如芭蕉树,叶叶析除,实不可得。

  又鸠摩罗什等译禅秘要法经中云:

  先自观身,使皮皮相裹,犹如芭蕉,然后安心。

  又沮渠京声译治禅病秘要经略云:

  次观厚皮九十九重,犹如芭蕉。次复观肉,亦九十九重,如芭蕉叶。中间有虫,细于秋毫。虫各四头四口九十九尾。次当观骨,见骨皎白,如白瑠璃。九十八重,四百四脉入其骨间,流注上下,犹如芭蕉。

  据此,可知天竺禅学观身取譬之例。至于传法偈中所谓菩提树者,乃一树之专称,释迦牟尼曾坐其下,而成正觉者。依佛陀耶舍共佛念译长阿含经壹第壹分初大本缘经所载,先后七佛自毗婆尸至释迦牟尼,皆坐于一定之树下,成最正觉。其关于释迦牟尼之文句,兹迻录于下:

  我今如来至真坐钵多树下,成最正觉。佛时颂曰:

  我今释迦文。坐于钵多树。

  玄奘西域记捌摩揭陀国上云:

  金刚坐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

  据此,可知菩提树为永久坚牢之宝树,决不能取以比譬变灭无常之肉身,致反乎重心神而轻肉体之教义。此所谓譬喻不适当者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