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都市 大飞机风云

16)

大飞机风云 莫然 11459 2024-10-16 21:34

  

  大飞机项目一个个流产,飞机制造业几乎完全停顿,人才流失严重,飞机厂的处境更加艰难,厂领导想了很多办法来安顿技术人员。在潘重的协调下,成都飞机厂把原本自己生产的波音737一部份任务交给了上海,让他们生产水平尾翼。但波音公司既想利用中国廉价的制造业,又要控制甚至卡住中国航空业,因而坚持翼尖由他们来提供,每次只提供一定批量,生产任务不饱和。工人们大部份下岗,或者只领一部份工资。潘重也无可奈何,竟与陆天放商量,让飞机设计人员去编制上海地图手册,然后满大街去叫卖。后来通过潘重的努力,飞机厂又接了一些军机维修的活儿,才能让剩下的工人勉强糊口。

  江小妹技校毕业后,分配到总装车间的机头填充班,负责线缆的端接装配工作。实际操作很难,对工人的精细和耐心是一大考验,需要借助图纸参考插头的位置,还要对上万条线缆进行整理和捆扎,向来是男工的活儿,倔强的江小妹却能胜任。她天性乐观,作风泼辣,干起活来又很爽利,颇受大家喜爱,人也出落得漂亮了,竟被青工封为“厂花”。

  两年后,陆云飞因成绩优良直升研究生,兴奋地跑去告诉养母,夏青很高兴。陆云飞见她不爱做饭,饮食马虎,就给她做了一个拿手菜“鱼香肉丝”,夏青很惊讶。

  陆云飞自嘲地说:“我经常在学校吃食堂,就好这一口!”

  夏青发现了他隐藏在倔强与孤傲之后的脆弱,突然对他生出母爱之情。

  凌翔也从航校毕业,被新成立的成都航空公司要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培训,成为最年轻的副机长。江小凤调去飞支线,正巧跟凌翔一个航班。江小凤也成长为合格的空姐,微笑甜美,仪态大方,颇受乘客赞扬。她惊讶地发现,空姐都想得到凌翔的青睐。江小凤一直觉得凌翔挺帅,便主动跟他接触。他们本是青梅竹马,自然比别人更亲近一层。

  凌翔回家看望母亲,说了很多支线飞行的事,凌丽听了很振奋,又去跟同事商量。此前他们就在设计那款支线飞机,凌丽虽认为上天风险极大,但她心爱的两个男人都选择了飞行,她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很想为儿子设计一架性能最好的飞机。

  她对同事们说:“我国新开通了许多支线,正需要一款新的民用飞机。”

  同事都很赞成,在他们协助下,凌丽日夜勤奋地绘制设计图,拿出了完整的ARJ外形设计蓝图——中国第一架支线飞机的雏形,就这样顺理成章、瓜熟蒂落地诞生。

  陆云飞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那年,回上海过春节。陆天放带他进厂参观,江小妹已升任总装车间检验员,在飞机上爬上爬下,一身油污,笑容满面,充溢着工作的自豪。

  陆云飞也攀上机翼,愉快地跟她打招呼:“小妹,我回来了!”

  “云飞哥,是你!”江小妹热切地跟他握手,又仔细打量他,发现他个子更高了,脸庞也宽大了,唇边长起了细细的绒毛,完全是个舒展的男子汉了。“真高兴见到你!”

  “不错嘛!”陆云飞也仔细打量她,“听说你当检验员了?又进步了?”

  “还好,没被你拉下……”江小妹爽朗地笑起来,“下班后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傍晚时分,她领着陆云飞回到复兴路,弄堂里的一家小饭店“甘家村”,是甘素芬开的,成了年轻人聚会的场所。陈大宝和田萍萍听说陆云飞回来了,都来看他。陆云飞得知他们各有所为,也很高兴。众人点了许多菜,甘素芬宣称今晚不收他们的钱,是自己请客。陆云飞是她从小带大,虽然以前不待见,如今听说他考上研究生,理当刮目相看。小伙伴都知道江小妹喜欢陆云飞,也很关心他们俩,言谈中都来打听此事,陆云飞却宣称顾不上,说他要发奋读研,当上飞机设计师再考虑婚姻大事。江小妹一听此言,便失落地怏怏离去。

  “小妹!我有话说……”陆云飞连忙追出来,知道自己伤害了她。

  “你要说什么?”江小妹惊喜地回过头,目光期待地望着他。

  陆云飞走近她,眼睛炯炯发光,浑身热气腾腾,脑子却在思考着,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刚才甘姨对他很热情,让他有了一线希望,但冷静分析,还是觉得目前不谈这事为好。有时他也常想,因为跟江家姐妹一起长大,似乎理不清自己跟她们的感情?

  “我是想来谢谢,嗯,谢谢你给我打的毛衣,这几年过冬,我都穿着它……”

  江小妹见他言语支吾,有些失望。“这都多少年的事了,你还记着呢!”

  陆云飞用力点点头,“我是想告诉你,我没忘了这件事……”

  “好吧。”江小妹干脆地问,“那么这几年,你为啥很少给我回信?”

  陆云飞深深地吸了一口夜晚清凉的空气,又挠了挠头,显然在寻找措词。“因为,因为我很忙,真的,经常忙得没时间写信。对我爸也一样……”

  “算了吧!”江小妹不悦地打断他。“不会编谎就别编。”

  她没再说下去,转身走开。陆云飞望着她窈窕的背影,不由地松了一口气。他不禁去想,人的感情为何这么怪?若他简单接受江小妹,未来的生活也会变得很简单。但他却是一根筋,凡事都要想明白才去做,不弄清自己的感情,他不会回应这个邻家小妹。还有一点,陆云飞发现自己也跟养父一样,对中国大飞机有着高度的使命感。他希望自己学成归来,也能加入这个宏伟的事业,成为整部机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哪怕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不能滑丝,不能松扣,要拧得紧紧的,使这部机器运转得更快,并且加快研制大飞机的进程。他还太年轻,太年轻,这时候,怎么能去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

  江小妹郁闷地去看朱老师,他独自住在另一条弄堂里,因他的轮椅上不了楼,只好住在公寓的底层,屋子有些潮湿发霉。每次去看朱老师,江小妹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窗户敞得更开,让新鲜的空气透进来。今天她却心事重重,坐在椅子上不吭声。朱杰劳累了一天,精力有些透支,但他发现学生不开心,就去煮了一壶好茶,又给她斟了一杯。

  “老师,我正想问问你,人的情意是怎么回事?”江小妹喝着茶,闷闷地问。

  “这个我可说不准。”朱杰表达含蓄,“有些人的情意就像一杯白开水,相处再久也无味。而有些人的情意却像在品茶,会越品越有味,历久弥新呢!”

  江小妹有所触动,皱起清秀的眉毛,暗自想:“不知道我跟他,属于哪种情况?”

  她走到窗口,望着外面的夜色,思绪如同游丝浮**在月光下。今天她跟陆云飞久别重逢,立刻感觉到他的变化之大,似乎他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子汉。而她对他的爱慕,也在短短时光里就胜过了以前的好几年。那是一种奇妙又陌生的感情,因为她也是个待嫁的年轻姑娘了,她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自己的终生应该托付给谁?

  朱杰望着她矫健的背影,看见她被风吹乱的短发,心里又焦急又纳闷。沉了沉,只好不动声色地问:“你遇到了什么人?什么事?可以告诉我这个当老师的吗?”

  江小妹以为自己会难以启齿,不料她转身看见老师那双清澈的眼睛,那刻着智慧线条的前额,立刻脱口而出,吐露了对陆云飞的感情。说完后,两人又都陷入沉思……

  过了一阵,朱杰才问:“你们是青梅竹马,你为何不跟他勇敢地表白?”

  “我怕他会拒绝,更怕他会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拒绝我。”

  江小妹把陆云飞的话告诉了朱杰,他听了似乎有所触动,又沉默一阵,才告诫她说:“其实爱情与事业并不矛盾,幸福要主动去争取……这是我过了半辈子才想通的!”

  江小妹大受启发,但觉老师这么说必有原因,正想问问,却见朱杰转动着轮椅,以背来对着她。她立刻明白了,老师并不想加以说明。在突然降临的静默中,两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心事,并且有了一种通透。江小妹看着窗外**漾的月色清辉,更是觉得整个心胸都明光透亮。此刻她已经理解了陆云飞——只要他在人生路上竖立起了方向标,他就会勇往直前。而自己只要跟他目标一致,也就不会迷路,他们最终必然会走到一起。

  江小妹没再惊动老师,悄然离开。她走后,朱杰也回忆往事,沉浸在伤感中。

  朱杰就是郑义良!当年为了成全凌丽的大飞机梦,他果断提出离婚,给深爱的女人以自由,自己隐姓埋名调回东北老家。后来他因病早退,受不了北方严寒,就搬到温暖的南方来居住,想让自己的后半生离心爱的女人近一点。不料凌丽又调到阎良了!他感叹两人的失之交臂,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如今时光倏忽,他又何必去追悔那一切?

  朱杰也把轮椅转到窗口前,在满屋洒下的月光中,回忆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每当回忆起那些难忘的岁月,他的心就如同一只高飞的风筝,仍然在温暖的春风里**漾着。而执线轴的那个人,就是他心爱的女子,她已经把自己栓牢了……

  邻居们得知陆云飞考上研究生,都改变了当年对他的态度,纷纷来恭贺,陆天放高兴之余也想过养子的婚事。他看好江小妹,觉得她是个会过日子的好姑娘。他也知道江小妹心中有陆云飞,便拿话试探养子。陆云飞爽快地说他要继续读研,现在不想结婚。陆天放很支持,又说搞大飞机需要高科技人才,学历越高越好。陆云飞谈到夏青的生活状况,陆天放很担心。陆云飞问他们为啥不调到一起?反而长期分居。陆天放感叹地说,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份事业,谁也很难勉强谁。陆云飞更加感到老一代航空人的精神可贵。陆天放给妻子打电话,逼她做出承诺,必须搞好自己的饮食,夏青得知是陆云飞的意见,微笑着答应了。

  江小妹偶然对陆云飞说,她有个很好的导师,陆云飞便想去认识朱杰。他们买了一些吃食和日用品,提着网袋,走在落日的金光中。陆云飞见江小妹神采焕发,显得很快活。他很想跟一个兄长似的,过去理一理她那被风吹乱的头发,好不容易才忍住……

  “看来你是找到了一个好导师!”他说,“也算掌握生活的真理了!”

  “是啊!”江小妹笑时,露出了两排雪白整齐的牙齿,“你也会喜欢他。”

  他们到了弄堂口,发现朱杰坐着轮椅,正在门口晒夕阳,一群鸽子在蓝天上翩翩飞翔,他闭上眼睛,好似在倾听那悦耳的鸽哨声。陆云飞突然有一阵心疼的感觉……

  “朱老师,我带他来看你了……”江小妹连忙上前说。

  朱杰睁开眼睛,看见一个健壮的男青年站在面前,脸上分明露出一种怜悯的神情。他也是心里一疼,便笑道:“看来我这个残废人,是让你见面就吓住了!”

  陆云飞讶于他的敏感和坦率,连忙做了个鬼脸,调皮地说:“是我这小学生,要来见你这大老师,吓得不知所措了!其实一个人是否残废,在于精神而不在于肉体。”

  朱杰细心地洞察到他的心思,于是一笑,“我在这里晒太阳,没惊着你?”

  “必定是老师的房子朝向阴暗,太潮湿了吧?”陆云飞朝里张望着。

  江小妹深悔自己没更好地关心老师,不由得直跺脚,“哎呀都怪我,没想到这点!”

  “没关系,今天天气好,你们来得巧,再帮我把一样东西拿出来晒晒。”朱杰说。

  两个年轻人都没想到,朱杰让他们从床底翻出一个箱子,里面全是崭新的鞋,有五六双,让他们把这些鞋子也拿去晒。陆云飞很惊讶,不料朱杰下肢残疾,却要买这么多鞋!

  “是啊!”朱杰感叹地说,“哪怕是个残废,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两个年轻人见他如此伤感,都变得小心翼翼。江小妹忙着去晒鞋,陆云飞则拿起扫帚,把屋里清扫得干干净净。直到阳光变为朦胧的暮色,江小妹也把带来的酒菜都收拾好,陆云飞才推着朱杰进了屋。他们挨着小方桌边吃边谈,气氛又变得很融洽。朱杰见自己那个纯朴、刻苦又勤劳的女学生,在这个大男孩身边立刻变得小鸟依人,脸上也是喜气盈盈,不觉笑了。朱杰很喜欢陆云飞,看见他,又不禁想起自己的青年时光……

  他们喝了点酒,三个人都耳热心跳,谈话也变得无所顾忌。陆云飞小心地问朱老师为何不成家?朱杰伤感地说他有过爱人,但他得知自己患病要瘫痪,便忍痛提出分手。他说那姑娘聪明能干,有极强的事业心,会成为优秀的飞机设计师,他不能耽误她。朱杰谈起往事心酸而自豪,让陆云飞和江小妹都受益非浅。他们却不知道,那姑娘就是凌丽。

  朱杰见他俩**振奋,又鼓励他们说,你们可千万别学我,把爱情与事业对立起来,要正确选择,否则会跟心爱的人错过,辜负这段情。陆云飞雄心壮志地说,他不当上飞机设计师就不谈恋爱。朱杰只好赞道,真是好样的!事后他却对江小妹说:这个男孩值得你爱。但你还年轻,若能在事业上跟他比翼齐飞,他会更接受你。江小妹也深受启发。

  江小凤回来过春节,高兴地对母亲和妹妹说:“我现在跟凌翔飞一个航班,他太牛了,那么年轻就当上副机长。我见到他时都不敢认了,他穿上那身制服,真是太帅了!”

  “好啊!”江小妹也高兴地拍手,“凌翔是个正派好青年,你该跟他多接触。”

  “我反对啊!”甘素芬忙说,“我可不愿跟凌丽搭亲家……”

  “为什么?”两姐妹一起问,都觉得很奇怪。

  “你们别问了!”甘素芬难以说出口,“总之,小凤,我不同意你跟凌翔好!”

  正巧陆云飞听说江小凤回来了,也来看望她。江小凤一向喜欢把这些童年的男性伙伴玩弄于股掌之上,于是就故意抬高凌翔,以此来贬低陆云飞。

  “云飞,你的好朋友现在都是副机长了,在天上飞呢!”

  “是吗?”陆云飞浑然不觉,反而深感欣慰,“凌翔好棒!我真为他高兴!”

  江小凤继续刺激他:“你不是要当飞机设计师吗?告诉你吧,凌翔的妈凌阿姨更厉害,听说她正在为她儿子,设计一款新的支线飞机!”

  “哇!他们母子俩真是太棒了!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

  陆云飞觉得这是一股激励的力量,他也要尽快返校读研,毕业后就回飞机厂工作。

  陆天放在养子收拾行装回校时,才得知这个新情况:原来凌丽在搞支线飞机!陆天放如获至宝,忙去找潘重商议,说阎良的设计团队在搞支线飞机。潘重打电话了解情况,得知凌丽等人果真在自行设计支线飞机ARJ,还绘制出部份蓝图。潘重和陆天放都为之一振,看到了新的希望。陆天放是个有心人,查过很多资料,说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全球航空事业萎缩,各国都在竞相研制小成本的支线飞机,美国、法国和巴西也在大力发展支线航线,形成了激烈的“空中对决”。潘重听了更觉得,中国也该抓住先机,抢占这个市场。

  潘重召开中层干部会讨论此事,大家都挺振奋,说西安同行出了成绩,我们也要迎头赶上。设计室主任张鸿奎却不同意,说要搞就搞150座以上的大飞机,小打小闹没意思。别的设计师也犹豫不决,说在中国大飞机发展史上,曾有过“支线与干线之争”,张鸿奎的意见值得考虑。潘重却说:我们要总结“运十”的失败,除了资金问题,更重要的也有市场问题。如果飞机设计不能结合市场需要,设计出来的飞机就会没人要!张鸿奎很生气,说“运十”都飞到西藏去运货了,你还不肯承认它?陆天放对“运十”更有深厚的感情,不容任何人抵毁。潘重拿“运十”来说事,让他觉得很委曲,张鸿奎又从中挑拨,这个会便不欢而散。潘重认为知识分子都有书生意气,陆天放也未能幸免,很难说服他们,决定先去摸底。

  西安的飞机厂就设在阎良,与试飞站一墙之隔,也是个万人大厂,规模比上海的飞机厂大很多。这个厂一直生产和研制大型运输机,在中国航空业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上海。在研制“运十”和MD——82时,西飞做为兄弟老厂,给予了上海很大支持。但在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史上,也有过“东(上海)西(阎良)之争”,这两个厂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对于谁在项目中担任总设计和总装配,总是相争不下,南辕北辙,难以走到一起。由于西飞地处三线,实力较强,又号称“中国西雅图”,相比之下,优势略胜一筹。

  潘重独自去阎良考查,他进了厂子就东瞧西看,点点滴滴都不放过。他觉得这里的厂房设施也比较陈旧,看来航空业的大厂日子都不好过。但这里也给了他一种生气勃勃的新气象,无论在道路上还是在车间旁,到处都是与飞机有关的标志、标识、标语口号,甚至还有栩栩如生的雕塑,让人看了心潮澎湃,不得不为之叫好。潘重相信,这里的设计团队必然是一支坚守执着、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素质很高的队伍,不禁暗暗羡慕。

  西飞的设计室和飞机设计所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办公场所虽在厂区,却很安静,两旁绿树环绕,只能隐隐听到发动机的声响。他打听到凌丽的办公室,一边走去一边想,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他早就听说过她很多事——埋头苦干、精明好胜、追求完美、业务能力强……他也一直为自己的厂失去这个人才而感到遗憾,甚至与她相见恨晚。

  很巧,凌丽正好独自一人在设计室,只见她俯身在绘图板上,旁边的图纸堆集案头很高一叠,让潘重看了很感动。他走过去一瞧,原来她是脸靠着绘图板睡着了!她握在手里的铅笔尖正落在面前那张图纸上,把纸都戳破了,但她却没醒来,可见她有多累……

  潘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得低低咳嗽一声,惊醒了这个辛劳的女设计师。

  凌丽立刻醒来,抬头看见他,沉了沉,才问:“对不起,你是谁?”

  “我从上海来,是你的同行!”潘重热情地伸手给她,笑道,“这次见面很让人感动啊,佩服你的坚韧刻苦的精神,但你也要注意身体,别把自己累垮了!”

  凌丽没去握他的手,却看了看被戳破的图纸,不好意思地笑了,“怎么会睡着了?竟把这图纸弄破了!真可惜,还得再花时间重新绘制。”

  潘重郑重其事地说:“我相信对你来说,几寸长的铅笔也是重千斤哪!”

  凌丽这才认真打量他,跟他热情地攀谈起来。潘重满心欢喜地说明了来意,凌丽听说他是飞机厂的新任厂长,上海要跟西飞一起搞支线飞机,立刻表示不赞成。

  “这不行吧?”她说,“这可是我们西飞人的心血啊!”

  “可你也曾经是我们飞机厂的人啊!”潘重早有准备,侃侃而谈,想说服凌丽。“不管上飞还是西飞,都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份子。为了研制大飞机,我们这几个飞机厂包括成都和沈阳,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再说我们这么多年设计了多少飞机?那些最终没有飞起来的飞机,应该给我们一个教训了——如不集合全国航空业之力,不抓住支线开发的契机,这场空中对决我们就输定了,世界航空领域将永远没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凌丽被他说得心里热呼呼,她望着窗外那棵挺拔的绿树,发现春天又来临了,那棵树上的叶子青翠、碧绿、鲜嫩,微风吹来,叶片飘动,显得那么生机盎然……

  她情不自禁地想:上海来了一个好厂长,看来我们航空业的春天也来临了!

  他们又谈了一阵,凌丽便彻底被潘重说服,她心里也升起一股豪迈的**,决定要用自己手中那枝笔,为中国的大飞机研制画下最最重要的那一笔。

  正好西飞发起了由17000名自然人和5名法人设立的“西飞国际股份公司”,要为中国大飞机放手一搏!在凌丽的牵线搭桥下,潘重率上海的飞机厂也加入其中,并且联络哈飞公司等六家航空企业,各投资十万元成立了研发团队,形成了一个“民间研制联盟”。他们发誓:“赴汤同往,蹈火同行!”即使国家不投入,自己贷款也要干下去!

  张鸿奎也是西工大飞机设计系毕业,方强的同班同学。他不乏小聪明,脑筋会拐弯,但有私心,看重个人名利,爱说怪话发杂音,还喜欢搞小动作。他不满这个“民间草莽行为”,居然偷偷给上面打报告。正逢中央另有想法,六厂合作便被叫停,“西飞国际股份公司”也被解散。两边的设计师不能理解,悲愤之余,都分别给中央写信,纷纷叫屈。

  潘重第一个醒悟过来。他立刻召开厂委会,对大家说:“是我们做错了,不应该搞民间行为,要把这个大飞机的方案和项目变为国家意志,争取上面的支持。”

  众人都同意这个做法,陆天放率先在互联网上发表文章:“千古奇冤叹运十”,搏得潘重赏同。接着凌丽在阎良有所感应,也找了几个同事,分别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两篇文章:“高处不胜寒”和“望断南飞雁”,探讨“运十”的成功与失败,呼吁国家安排大飞机研制,影响甚广,引起中央及各方面重视。国务院的一些重要会议都提到大飞机项目,专家院士联名建议国家将航空工业置于战略产业的高度,第三次吹响了大飞机进军的号角。

  2003年,中国大飞机的又一个研发项目“ARJ21-700”终获国务院批准,这个新型的涡扇支线飞机列入了国家“十五大”计划的12大高科技工程之一。上海和阎良飞机厂的员工都欣喜欲狂,跃跃欲试。潘重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叫陆天放给江树森打长途,让他赶紧回国。

  众所周知,美国的波音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的喷气客机,开启了人类远距离旅行的创新时代,波音飞机在世界航空史上具有最令人激动的篇章和闪烁光辉的重要一页。公司基地在西雅图的华盛顿湖边,一池碧蓝色的湖水环饶厂房,背靠着白雪皑皑的瑞尼尔火山,天水交映,风景优美。在这里工作的人可以说是幸运儿!江树森率领田一民、李金山等技术工人在这里干了好几年,也时常觉得自己受到了命运的眷顾。

  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严谨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飞行安全,从而形成了综合的技术优势。江树森等人踏实工作,任劳任怨,学到很多东西。有些人英语不过关,全靠手势交流,也掌握了不少先进技术,还跟波音的技术人员建立了良好友谊,常被邀请到他们家里或农庄去做客。工人见他们的房舍如此漂亮,都羡慕不已。江树森尤其深得美方青睐和信任,波音高层一再许愿,要给他申请绿卡,均被他拒绝,因为他始终心系自己的祖国。

  江树森接到陆天放的越洋电话,得知大飞机即将上马,欣喜万分,立刻通知他带来的工人,准备启程回国。消息传开,波音公司如临大敌。因为几年过去,这批工人已成为波音的主力干将,他们全都熟悉了波音制定的许多生产标准,虽然重要机密与核心技术尚未被他们掌握,但这批工人回到中国,无异是给波音增加了对立面,于是不愿放他们走。

  一个美丽的秋日,晴空万里,蔚蓝色的湖边有一栋豪华别墅,面湖的平台上布置了十几张餐桌,摆满了美味佳肴,玻璃酒杯和水晶餐具闪闪发亮。波音高管在这里邀请江树森和工人吃饭,想把他们留下来。江树森当然知道对方的用意,但他还是带着工人们来了。他说如此盛景一生难得,不去白不去,不吃白不吃,以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江,待会儿这里有个飞行表演,会让你们看了赏心悦目。”一个高管说。

  江树森很吃惊,没想到人家还安排了这样的特别节目,肯定是旨在阻碍他们回国。江树森深谙工人对于工厂的重要性,否则他当年也不会坚决要求来海外打工。但若最后他没能把这批工人带回去,那就得不偿失,鸡飞蛋打一场空,他也不会原谅自己。

  工人们已经吃喝上了。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江树森也深知,他不能要求工人都跟他一样,有那么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因此他心里火烧火燎的很着急,深怕待会儿波音公司的新款飞机笑傲蓝天,将把工人的心也带上九天云……

  这一天正是波音777试航的日子。就在一周前,英国航空公司的三架“协和”超声速大型客机,满载着各路名人和工作人员,接连在伦敦希思罗机场降落,结束了自己的使命。至此,曾在世界航空界显赫一时的这款飞机,终于走完了它27年的光辉历程。原因是产量太少,无人买单。所以有评论说,“协和”是被平民化时代抛弃的贵族高新技术。与之相反,波音这一年却名声大振,生产的737和747分别拿到了5300架和1400架订单!

  一个高管把这件事告诉江树森,得意地说:“我们走的是国家营销的道路。”

  “是啊!”另一个高管也对他说,“美国国会甚至声称,没有波音,就没有美国。波音就是美国。现在,江,你愿不愿意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我们可以给你办绿卡。”

  “你带来的人都可以留下。”又一个高管许诺说。

  尽管他们坐在平台一角,这些谈话还是被工人听去了。江树森见他们神态各异,心里更加着急。谁都知道留在美国,无异比国内的条件好很多,难免有人会动心。

  此时在华盛顿湖旁边的跑道上,也聚焦了不少航空界人士和各地名流。自波音737系列飞机1968年投入运营以来,全球共有四千多架这款飞机在飞行,占全球客机总量的四分之一,总飞行距离相当于在地球和太阳之间飞了四百多个来回,堪称人类航空史上最畅销的喷气商务飞机!现在波音又推出了777系列,这样的飞机真是天之骄子!

  傍晚时分,天边彩霞缤纷,湖面碧波**漾,一架身姿修长的波音777远程型飞机,在连飞22小时42分钟后,终于跨越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飞回西雅图,航程达21601千米,相当于绕地球半周,创下了飞行史上不着陆飞行的长距离纪录。

  目睹飞机安全地降落,跑道上,湖边,山顶,所有观众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太好了!”一个高管挥手大嚷,“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

  另一个高管也说,“这证明了我们波音飞机的优越品质,无人能挡!”

  另一个高管转向江树森,略带轻蔑地笑道:“现在,你还想回中国吗?你们再搞五十年,也赶不上我们波音,永远赶不上。因为成功有必备的条件,并非幸运与偶然。”

  江树森坚定地说:“跟你们相比,我们就是小学生。但我们还是要回国,尽量拉近我们两国研制大飞机的距离。任何一件美好的事,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做,你说是吗?”

  那个高管耸了耸肩,两手一摊,好像在说:你随便吧,可是你的人,未必……

  当晚在工人宿舍里,果真分成了两派意见,大多数都想留下来赚钱,只有田一民和李金山几个人支持江树森,愿意回国。江树森问他们为什么?很多工人都说,想拥有湖边别墅那样的豪宅,再不济,在上海总要有一间房吧?江树森急了,直接给潘重挂长途,让他去做家属的工作。

  潘重也知道这批工人是厂里的宝,要上大飞机项目,离了他们可不行。他跟陆天放去做工人家访,发现飞机厂工人的居住条件确实很差。潘重对家属们许愿说: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们厂上了大飞机项目,会给工人盖新宿舍!这番话传到美国,工人们深受鼓舞,一些原本不打算回来的工人也动心了,结果一个都没留下,全部回来了!

  临离开时,工人们跟波音的低层员工一起在湖边和厂房前合影,难舍难分。美国的一些技术人员也交口称赞他们说:

  “你们已经毕业了,应该回家了。”

  但江树森却被移民局扣留,说波音给他办的绿卡已经批准,他必须在美国呆够六个月。江树森心急如焚,一刻也呆不住了。在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他宣誓放弃绿卡,毅然飞回祖国。潘重得知江树森回到上海,立刻赶到他家去看望,他已经去了厂里。

  此时此刻,江树森在总装车间里却难过之极,原来当初他以命相搏要留下来的麦道飞机型架,为了给波音737的水平尾翼生产让道,又被拆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潘重出现在他身后,坚定地说:“我们再重新造!”

  江树森回头看见他,紧紧握住他的手,“潘厂长,这次我们可不能错过良机。”

  “说得对!这个项目,我们必须去北京争取。”陆天放也赶来了,热切地对他俩说,“研发ARJ21-700支线飞机是中国飞机制造业的生死机会,最后一搏,上级部门对此很重视。项目最终落户谁家?也关系到每个航空人的命运,大家都挺关心,我们不能放过啊!”

  “你们放心吧。有了这批工人,我心里有底了,明天就去北京。”潘重思恃着,“不过这项目的原始蓝图,是凌丽带着西飞的人搞出来的,她会不会对此有意见?”

  “我看呀,按她的性格,她也会去跑北京争取。”江树森笑道。

  “潘厂长,你别有顾虑。”陆天放坚定地说,“我们要搞五湖四海,最终不管花落谁家,都是为了中国大飞机的研制。我觉得,凌丽她会想通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