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都市 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杨映川卷

山歌飘过

  

  凡是看过电影《刘三姐》的人都知道,广西人爱唱山歌。山歌来源于山民,是他们上山砍柴时唱出来的。在绿油油的林间或是云雾弥漫的山头,孤独的砍柴人引吭高歌几句,然后哩——喂——地长呼,歌声在峰林间回**,听到的人便也握——喂——地应和,唱上几句。这样你来我往,山歌就唱起来了。

  随着人口的迁徙,山歌像长了翅膀来到南宁这座城市。我想大约自从有了南宁这个城市就有了山歌。如今当你经过朝阳广场或者工人文化宫,会不时地看见一些中年人聚集在一起,用土得掉渣的声音唱道:“山歌要唱日日唱,一天不唱会遗忘,恋妹要恋天天恋,一天不恋不一样。”在南宁这座城市里至今生活着一群爱唱止歌的中老年人,他们根本不管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年轻人的头发染成了什么颜色,只一味忘情地投人到自己的歌声里,好像这就是他们生活的意义。让人们惊奇的是他们同样拥有一群FANS,在9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风雨不变地做唱歌者的忠实听众。

  从语言来分,南宁可分成两拨,一拨是说粤语的,他们大都提本土人和来自桂东南地区的人,另一拨是说桂林柳州话的人,他犷来自桂西和桂北地区。爱唱山歌的人,基本上是来自桂西桂北郎人,电影《刘三姐》里的大部分歌词,就是当年在河池和柳州两地心集的。因为我来自桂西北地区,每每在都市里听到山歌,都会感至无比亲切,都会把那些唱歌的人当作我的乡亲父老。我从他们守歌声里听到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和山野的情趣。如果说流行歌曲能让我想起恋人,那么山歌会让我想起父母。

  上个世纪80年代,广西人开始意识到山歌是广西的门面,然后由南宁开始,每年选择一些城市举办民歌艺术节。山歌被搬进城市,许多穿着织染土布衣裳的民族歌手,站在城市辉煌的舞台上扯着嗓门唱山歌。但是城市人除了看稀奇,并不喜欢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像今天人们对服装的追求那样,可以穿棉布,却必须有一个叫得响的牌子。

  到了1999年,广西的民歌艺术节被指定在南宁举行,而且还加上了国际两字,在减天朔和斯琴格日勒唱响了开台歌“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之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才被更多的中国人知道。这只不过是一首老得掉牙的广西民歌,但是经过作曲家和歌手们的重新演绎,老歌一下就吐出了新芽,就连那些新新人类也跟着哼唱起来。

  接下来,南宁又举办了三届国际民歌艺术节,由于国内外大腕们的捧场,更多的少数民族歌曲被重新翻唱。于是,对民歌新唱有了文给给的定义:运用现代理念和现代乐器对民歌进行民族化的编配和演绎。这个节日越办越红火,越来越引人注目,以至于香港歌手谭咏麟在内地选择个人演唱会的城市时,首先就选定了南宁。南宁被人们称为天下民歌的故乡,记得解说词上是这样写的:“传说壮族的歌祖是一棵会唱歌的大树,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首歌;飘到风中,风也会歌唱……”

  作为一个南宁人,我为这样的解说词深深感动和自豪。只是有些问题我一直还没想清楚,为什么民歌要远远地离开它的本质才会被今天的人们接受?如果没有大腕们的出场那些民歌会不会再一次被人们记起?

  好在每天晚上我散步的时候,还能听到唱山歌的人们执著地在那里唱着,长年累月地唱,从来不知疲倦地唱,是他们使南宁这个城市长久地飘扬着歌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