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言情 大故宫

第8节

大故宫 阎崇年 7035 2024-10-17 10:18

  

  史册的起始。所以,解缙的一生,与南京文渊阁紧密相连。

  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印制最精美的一部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主要由陈梦雷编纂,从康熙四十年1701年开修,到雍正四年1726年印出64部,历时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全书“贯穿今古,汇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洵为典籍之大观”。

  古今图书集成文字部分由铜活字排印。中国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但铜活字印本至今仅存二十余部,其中古今图书集成规模最大,质量也最好。全书配有木刻版画等6244幅,质和量均堪称古书之冠,而该书的表格也是传世古籍中最多最好的。所以,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大事;古今图书集成的出版,又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大事。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最精美的类书

  英国中国科学技术史34卷本著者李约瑟说:“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凡10040卷,5020册,分装576函,约亿多字,被誉为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也是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与永乐大典不同,其编纂最初并非皇帝敕令,而主要是陈梦雷的个人行为。

  陈梦雷1650174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康熙九年1670年,年仅二十岁的陈梦雷中进士,后点翰林。梦雷通满文,光明前途遥见,厄运不期而至:康熙十二年1673年,梦雷送母亲返乡,遭遇三藩中耿精忠叛乱。他虽然躲到寺庙里,但是耿的手下一手拿令箭,一手执白刃,胁迫陈父供出了他的下落。陈梦雷坚不附逆,被下狱,释出之后,削发入寺。后来耿精忠硬要给他授官,陈梦雷摆脱不掉,托病不出。陈梦雷的不合作态度,不仅换来牢狱之灾,而且让全家陷入贫困,大儿子甚至因为没有奶水而死去了。梦雷不改其志,寻找报国机会。恰好陈梦雷同年进士、同官编修、同为闽人的李光地也回家探亲,与陈密谈。按陈梦雷的说法,他将耿逆虚实写成奏疏,封在蜡丸里,由李光地夹带回京,上呈朝廷。

  可惜,李光地到了京城,呈上蜡丸,据为己功。耿逆平定,朝廷将陈梦雷打成逆党。康熙十九年1680年,陈梦雷在刑部审讯时,母亲去世。次年,陈梦雷被下狱论斩。万念俱灰时,相传日讲起居注官徐乾学相救,才从宽免死,发往沈阳给披甲人为奴。陈梦雷和夫人被押上路,“两人耦系,起卧与俱”,备受精神与**的摧残。他到戍所不久,病倒在一座僧寺,后被心月和尚关照住进沈阳龙王庙。奉天府尹高尔位聘他主持纂修盛京通志。他在沈阳既修书,又读书,所住的草堂,“四壁图书列,烟光一径深”。流放期间,陈梦雷先痛失爱女,又遭遇夫人逝世。后康熙帝东巡谒陵,他到抚顺迎驾,跪诉冤情。康熙帝用满语和他对话,最后赦免了他。陈梦雷结束了17年流放生活,回到京城,奉旨侍皇子胤祉读书。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闲止堂集

  胤祉16771732年,康熙帝第三子,封诚亲王,学问渊博,是玄烨诸子中的科学家。陈梦雷为给王爷进讲,从康熙四十年1701年起,整理诚亲王和自己积累的古代文献,按经、史、子、集,“目营手检,无间晨夕”,勤奋编修,请人誊写。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初稿告成。康熙帝对胤祉进呈的汇编极为珍重,赐名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帝还将御书“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赐给陈梦雷。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一六陈梦雷后在熙春园今清华大学内松鹤山房内,带领80余人,编纂、增补、修订、完善,并用铜活字印刷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即位。胤祉因同兄长废太子关系较好,被囚禁在景山永安亭,后来忧郁而死。陈梦雷受其牵连,古今图书集成受到影响。雍正元年1723年初,73岁的老翁陈梦雷被流放,后死于关外卜魁今齐齐哈尔市。雍正帝命户部左侍郎蒋廷锡雍正四年升户部尚书等“督承在馆诸臣”,修订古今图书集成。蒋廷锡对该书仅作极少部分校订,删去修撰人陈梦雷姓名。康熙帝所有相关谕旨,清圣祖实录一条未收。雍正帝亲自作序,完成了古今图书集成。但是,古今图书集成的主要功劳应归于陈梦雷,而不是蒋廷锡。就连清史稿蒋廷锡传对古今图书集成修书一事,只字未提。

  古今图书集成后来和四库全书都贮藏在北京皇宫的文渊阁。

  四库全书

  紫禁城文渊阁,是清乾隆帝专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建造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馆修纂。次年,乾隆帝命杭州织造去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考察我国有私家藏书传统。乾隆帝的旨意非常详细,要求搞清天一阁的建造方法、材料、书架款式等,然后做成烫样,标明尺寸后呈报。皇帝见图,随即拍板,就照天一阁式样,在文华殿以北兴建文渊阁。

  紫禁城文渊阁,是皇家修书、藏书的地方

  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是纪昀等人为总纂官。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间进士,点翰林,翰林院侍读学士,为天子近臣。纪晓岚因为跟亲家说话不谨慎,泄机密,被夺职,遣戍乌鲁木齐。重回翰林院后,被荐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儿子犯案,连累老子。幸亏皇帝宽免,纪晓岚才得以继续修书。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纂修,历时15年,才告完成。修四库全书成为纪晓岚一生的转折。此后他不仅官运亨通,做到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左都御史,而且因为这部古代世界最大的丛书而扬名后世。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据林天人先生统计,文渊阁本收书3471种,79018卷,装帧成36381册,汇纳为6144函各分卷册函数不同。书册封面为绢制,各部采用不同颜色。乾隆有诗云:“浩如虑其迷五色,挈领提纲分四季。经诚元矣标以青,史则亨哉赤之类,子肖秋收白也宜,集乃冬藏黑其位。”就是说经史子集四部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书衣分为四种颜色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蓝色、集部灰色,作为全书纲领的四库全书总目则为黄色。几册书成一函,装入香楠木的匣子,衬以夹板,束之绸带。

  四库全书修成,又经过两次补遗,到嘉庆九年1804年才最后告竣,长达33年。全书没有刊印,只缮写了七部,后来命运多舛。第一批四部:大内文渊阁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已经影印出版;圆明园文源阁本,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入侵时被焚;沈阳文溯阁本,后移藏于甘肃省图书馆,现建新馆专藏;避暑山庄文津阁本,现移藏于国家图书馆,也已影印出版。以上四阁都在北方,习称“北四阁”。乾隆帝以江浙文风较盛,为便于士子就近阅读,命再抄三部:一部藏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太平天国时毁于火,现正复建文汇阁;一部藏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又作“淙”,也在太平天国时毁于火,现已复建完工;另一部藏杭州文澜阁,还是在太平天国时部分遭毁,但知县丁丙等捐筹款补抄,基本补上。以上三阁,都在南方,习称“南三阁”。底本则存翰林院有学者认为没有此书,供士子阅读。

  文才自古多磨难。明清三部大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的六位总纂官和总校官,各有各的悲剧。永乐大典的解缙,身陷囹圄,悲惨下狱,惨被冻死。古今图书集成的陈梦雷,耦枷发配,客死塞外;才子胤祉,被囚景山,愤郁而死。四库全书的纪晓岚,罢官戴罪,流放西域;陆费墀,罢官忧死,抄家补赔;陆锡熊,罚钱补正,流死沈阳。分开来看,是个人的悲哀;合起来看,是社会的悲剧。然而,没有八年乡居“杜门纂述”,或没有后来的解缙;没有关外十七年为奴,或没有后来的陈梦雷;没有两年零八个月乌鲁木齐遣戍,亦或没有后来的纪晓岚。所以,事有两端,话说两面:文才自古多磨难,磨难之中出文才。永乐大典总纂解缙、古今图书集成总纂陈梦雷和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都是其历史的明证。

  在肯定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汇集、整理、编纂中华文化遗产正面价值的同时,也要同西方略作对比。特别是乾隆帝组织编修国家巨大文化工程四库全书,既看到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贡献,也要看到其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这时,法国正在编修百科全书。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人称“百科全书派”。他们传播启蒙思想,反对封建**,批评经院哲学,形成社会进步动力,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舆情与理论的准备。而“四库全书派”集中当时知识精英,埋首故纸堆,抄写古文献,扼杀了他们的聪明和智慧,磨灭了他们的批判与创新精神。结果,中国与西方各自走上不同道路,这很值得人们深思。文渊阁则成为这一历史的见证。

  武英过客

  武英殿与文华殿,按照“左文右武”的格局,两殿规制,基本相同。复建之后,更加雷同。为什么呢明末文华殿毁于火,康熙年间重修是以武英殿为蓝本的;同治年间武英殿再被焚毁,重修时又以文华殿为参照。武英殿与文华殿相对称,向西,从西华门进出皇宫,向东,从熙和门右顺门、归极门进出太和门前广场及三大殿庭院。

  武英殿与文华殿,按照“左文右武”的格局分布

  武英殿“尚武”,在明清易代之际,才真正出现过武事。从崇祯元年1628年,到顺治七年1650年,在这二十二年间,中国政治、军事的三股主要力量明朝、大顺、清朝,三位主角朱由检、李自成、多尔衮,争逐天下,一决雌雄,而交替进行表演,他们都在三十多岁的英年离世,武英殿成为这场军事与政治较量的历史舞台。

  一说朱由检16111644年。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明崇祯帝朱由检做出一个不寻常的决定:他从乾清宫搬到武英殿居住,下令减少膳食,撤去音乐,除**礼,只穿青衣,直到天下太平之日为止。崇祯帝为什么有此不凡之举呢原来,崇祯年间内忧外患迭起,到这年正月,朱姓皇帝老家凤阳竟然被农民军攻破,凤阳祖陵的明楼、隆恩殿遭到焚毁,守军也被消灭。祖宗受了惊吓,崇祯帝一心想要做中兴之主的美梦破灭,此时他该有多么羞愧,又多么焦虑于是,崇祯帝下诏罪己。他讲了三个意思:

  第一,祖陵被焚,责任在谁崇祯帝在短短三百来字的诏书里,三次批评臣下:一会儿说自己“倚任非人”,一会儿说“诸臣失算”,最后还要文武百官“省察往过”。说来说去,只有臣错,没有君错;名为“罪己”,实为“罪臣”。

  第二,祖陵被焚,如何对策崇祯帝受了大刺激,“痛心切齿”,下了决心:调集援兵,发给薪饷,挽救江山,在此一举。

  第三,祖陵被焚,怎样修省崇祯帝决定避居武英殿,“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明怀宗实录卷八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大明的军队并没有荡平农民军,皇帝自己也再没有看到“太平之日”,他的避居表演也就草草收场。直到临死,崇祯帝说“诸臣误朕”还在怪臣子,还是不认错。朱由检这个皇帝,不是不思进取,更不是顽劣不堪。然而,他空有中兴的雄心,却没有容人的雅量,更没有自省的精神。所以,大明朝葬送在他手里,虽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却有历史必然的一面。

  二说李自成16061645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驻紫禁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二十九日,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回京后,在武英殿匆忙登极称帝,坐上皇帝宝座,接受官员朝拜。登极仪式结束,李自成便下令将大量木材、硫磺等运入皇宫,当夜二更,放火烧宫,炮击殿宇,又烧九门城楼,但武英殿未被殃及。李自成登极后,仓惶败走,最终覆亡。

  三说多尔衮16121650年。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二日,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率清军进入京师。多尔衮登临武英殿,开始七年的摄政王生活。李自成与多尔衮,都登临武英殿,一败一胜,原因何在

  第一,对待文化政策不同。李自成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下令:“焚烧”故明皇宫,既是明帝的,也是人民的,焚毁文化遗产,天地鬼神不容多尔衮呢他的胞兄阿济格主张:烧毁宫殿,屠杀官民,抢掠财物,东归沈阳。多尔衮坚持迁都北京,保护故明皇宫。此前大一统王朝:周灭商,都咸阳;汉灭秦,都长安;唐灭隋,都长安;元灭宋,都大都;明灭元,都金陵后迁北京对待前朝宫殿,或焚,或拆,或迁,或弃。多尔衮对故明宫殿的保护和利用,使明清故宫延续五百多年,当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对待前朝态度不同。多尔衮下令安抚百姓,将士夜宿城上,禁止进入民宅。有兵卒杀了百姓家的狗,还射伤犬主,多尔衮下令将肇事者斩首示众。又下令为崇祯帝发丧三日,以帝礼安葬。宣布安定社会措施:“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多尔衮进朝阳门,乘辇入武英殿,升座,故明众官俱拜伏呼万岁。因当时宫殿被毁,顺治帝进京初期的一段时间,武英殿便成了他们叔侄二人举行朝会、大典,以及处理政务的殿堂。

  第三,对待士人胸怀不同。李自成对故明官员、士人,缺乏宽大胸怀,实行残酷拷掠,闹得人心惶遽。多尔衮接纳大学士范文程奏言:“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就是说:士心得,则天下得;士心失,则天下失。民心士心得失,关系王朝兴亡。

  朱由检、李自成、多尔衮三位叱咤时代风云的人物,都在武英殿留下历史痕迹,也都是武英殿的匆匆过客。武英殿既有“武英”的记忆,更有“文华”的历史。方苞仕途沉浮与在武英殿修书,算是一个历史见证。

  武英沉浮

  明清两代的武英殿,大部分时间发挥着文化功能。如明曾在这里召集画师作画,而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设立武英殿修书处初称造办处,占东西配殿的凝道殿和焕章殿等63间,人员84名,后多时达千人,武英殿成为宫廷修书印书之所,也就是皇家出版社和印刷厂。

  武英殿在清朝以修书、刻书而著名,其主殿、配殿、恒寿斋、浴德堂等成为编书、刻字、印书、藏书的场所。清朝皇家修书,延续两百余年,以康雍乾三朝为盛。清朝著名学者方苞,历仕康雍乾三朝,曾任武英殿修书总裁,他的官宦沉浮与勤奋修书,见证了武英殿修书的起步和繁荣。

  方苞16681749年,安徽桐城人,是桐城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方苞中举人,又会试考中,但殿试前母病回里,没有中进士,成为他终身的遗憾。他和戴名世同县,就给戴氏南山集作序。结果清廷认为南山集里有悖逆之语,定为文字狱案,方苞受牵连下狱论斩。康熙帝恰在搜罗古文人才,大学士李光地推荐了他,方苞得以免死,被收入旗籍。

  康熙帝爱惜方苞的学问,把他召到身边,入直南书房,又派他去畅春园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方苞尚未授实官,就以布衣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帝同样赏识方苞,赦免他,出旗籍。数年后,方苞升任内阁学士,又获特旨,不用到内阁上班。方苞在武英殿奉命教习庶吉士,相当于皇家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大清一统志总裁。乾隆帝即位,复令方苞入直南书房,还给他升为礼部侍郎。方苞坚辞官职,获准“以原衔食俸”享受副部级待遇。乾隆帝即位当年,就让方苞选编“四书文”,又任命他做“三礼馆”的副总裁,负责编订“三礼”,就是周礼、礼记和仪礼。至此,方苞的人生达到了顶峰。

  方苞奉旨修书的地方,他任修书总裁的办公室,就在武英殿西北的浴德堂。在清代,浴德堂主要有两个用处:一是武英殿制版、印刷、装裱的地方;二是清文臣修书、校书时值班的地方,如方苞曾在此校订“四书文”和“三礼”。

  方苞担任修书总裁的办公室,就在武英殿西北的浴德堂

  方苞选录明、清诸大家时文四十一卷,名为钦定四书文,“颁布天下,以为举业指南”,就是给天下读书人的钦定范文,相当于高考辅导资料汇编。这样重要的工作,派给方苞办理,可见其名望和才学之高。修“三礼”时,方苞推荐一位叫张甄陶的文人来做。对于一介布衣来说,获荐与修官书,本是终身之幸,但张甄陶坚辞不就,反而请求入方苞门下,可见方苞的学问为士林仰望。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方苞达到人生事业顶点,厄运接踵而来。乾隆四年1739年五月,晴天一声霹雳,方苞被革去侍郎职衔、南书房行走、武英殿修书总裁等一切职务。乾隆帝命他“专在三礼馆修书,效力赎罪”。方苞修书二十年,有大功,何以突然获罪呢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主要是因方苞犯下做官的两件大忌:

  第一件:泄密。周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方苞与魏廷珍友善,魏守护雍正帝的泰陵。在乾隆帝召对时,方苞请起用魏廷珍。乾隆帝任命魏廷珍为左都御史,命未下达,消息传出。乾隆帝派人调查,方苞原来住在魏廷珍北京城的宅子里。后来更查出,乾隆帝决定启用魏廷珍,旨意还没发,方苞就先搬出魏家。乾隆帝认为,方苞给魏廷珍腾地方,暗示魏廷珍马上就要获得重用。因方苞泄密,就传旨训斥。

  第二件:徇私。方苞为庶吉士教习,负责散馆考试。他已奏报并决定考试日期,但吴乔龄晚到,方苞请吴补考。乾隆帝起了疑心,派人调查,发现方苞从魏廷珍家搬出后,住在吴乔龄家。乾隆帝认为,方苞受吴乔龄请托,以权谋私,断不可用,降旨诘责,削侍郎衔,仍在武英殿修书。

  在乾隆帝看来,方苞“泄密”与“徇私”“其不安静之痼习,到老不改”。于是天颜震怒,时年72岁的方苞,被一革到底,“白衣修书”的往事重现。乾隆帝这下气得不轻,过了数月,下旨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