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平定之后,罗士信感念当年裴仁基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于是出资将其父子收敛,安葬在洛阳的北邙山上。
洛阳城内有一座玉清玄坛,里面有一个道士叫王远知,在当时非常有名。
隋炀帝在江都的时候,曾经派人给他送了厚礼,邀请他到江都宫里,隋炀帝以弟子的礼节毕恭毕敬地会见他,问他怎么样才能够成为神仙。
隋炀帝后来亲自下诏,让他移居洛阳的玉清玄坛。
房玄龄对这个人非常推崇,于是就撺掇李世民去拜见一下,因为房玄龄听说,李渊当年还是唐王的时候,曾经会见过这个道士,道士说李渊贵不可言,今后可以君临天下。
李世民一听,来了兴趣,于是就和房玄龄微服私访去拜见他。
王远知一听房玄龄来访,心中立即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于是连忙到门口迎接,结果看到房玄龄的身边还有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只见此人英姿飒爽,器宇轩昂,心中就明白了八九分,此人非秦王李世民无疑,于是连忙施礼说:“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
李世民看已经无法隐瞒了,于是说:“道长果然好眼力,正是在下。”
王远知连忙把他和房玄龄请到客厅里坐下,小道童上茶后,屋子里只剩下他们三个人,房玄龄冲王远知拱拱手说:“道长,我和秦王对您仰慕已久,只是军务繁忙,无法脱身,今日闲暇,特来拜访,但愿没有打扰到道长!”
王远知说:“哪里,哪里,我和秦王父子,十分有缘。十几年前,我曾经拜见过当今的天子,那个时候,秦王还是个少年,无缘相见。后来太原起兵,秦王声震华夏,我的心中也是仰慕已久,没想到今日在洛阳城得以相见,实在是大快人心啊!”
三人喝茶、聊天,消磨了半天时光。
临告辞的时候,房玄龄说:“道长,您是世外高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此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我希望您能送秦王一句话,给我们留下一些启示,好不好?”
王远知说:“好吧,我也就实话实说吧,秦王贵不可言,他日当作太平天子,一定要好好珍惜。”
李世民听了,心中大为触动,从此以后就动了当天子的心思。不再安心当一个藩王。
窦建德大军溃败后,他的左仆射齐善行带着建德之妻曹氏领着一百多人逃回了洺州(今河北邯郸),余下的部众打算拥立窦建德养子为王,抢掠老百姓,占山为王,对抗唐朝。
齐善行力排众议,他劝大家说:“隋末丧乱,故吾属相聚草野,苟求生耳。以夏王之英武,平定河朔,士马精强,一朝为擒,易如反掌,岂非天命有所属,非人力所能争邪!今丧败如此,守亦无成,逃亦不免;等为亡国,岂可复遗毒于民!不若委心请命于唐。必欲得缯帛者,当尽散府库之物,勿复残民也!”
于是他命令把仓库里积存的帛数十万段,置万春宫东街,以散将卒,凡三昼夜乃毕。
仍然安排士兵站岗放哨,那些已经得到东西的士兵就放出城外,不再允许进来。过了几天,等士卒散尽了,他就和右仆射裴矩、起居舍人魏征、行台曹旦,帅其百官奉建德妻曹氏及传国八玺,并破宇文化及所得珍宝,请降于唐,并立即派遣裴矩与李公淹、魏徵前往长安。
裴矩、魏征等人到达长安后,李渊大喜过望,于是立即下诏任命齐善行为秦王左二护军,给予他很丰厚的赏赐。
李渊和裴矩早年也是同僚,彼此非常熟悉。
裴矩(547年-627年),本名世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
裴矩出身于河东裴氏西眷房,早年历仕北齐、北周、隋朝,曾参加隋灭陈之战,并率三千敝卒定岭南,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历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等职,封闻喜县公。
隋朝大业年间,裴矩仍受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人一同掌握朝政。
他为隋炀帝经营西域,打击吐谷浑,并用计分裂突厥。江都之变后,裴矩又先后效力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始终受到尊重。
裴矩被李渊授为殿中侍御史,封安邑县公。
武德五年(622年),裴矩被拜为太子左庶子,后改任太子詹事。辅佐太子李建成。
李勣的父亲李盖也和裴矩一起入朝,李渊见到他后非常高兴,恢复了李盖的官职爵位。
魏征被任命为太子洗马,成为太子李建成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从此以后,死心塌地地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开始不停地给秦王李世民制造麻烦。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李世民带领大军回到长安,当时的李世民身披黄金甲,身后跟着李元吉、李勣、尉迟敬德、秦琼、屈突通、段志玄等二十五将,身后是一万铁骑,三万步兵,浩浩****,押着王世充、窦建德往长安而来。
沿途老百姓纷纷围观,大家看到秦王和唐朝的大军,个个交口称赞,说这辈子没有白活,总算是看到了什么是天下无敌的大军了。
李渊大喜过望,让李世民和李勣等众将身披黄金甲,乘着兵车到太庙去报捷。然后在皇宫里大宴群臣,对有功之人个个封赏。
这个时候李靖虽然不在长安,但因为李世民的力挺,他被授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位,成为军中高级将领之一。
李渊对农民起义军一向就没有好感,他觉得老百姓就是不能造反,受欺负本来就是你们的天命,不能因为日子难过,就造朝廷的反,所以,他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也没有考虑到人家窦建德确实是一个君子,对他李渊有恩在先,当年抓住你妹子同安公主和你堂弟李神通,都没有杀头,还好吃好喝,毕恭毕敬地送回。这不是很够意思嘛!
李渊此人心眼比较小,过河拆桥,于是命令在长安城公开处斩窦建德。
窦建德仰天长叹,说:“李渊啊李渊,你他娘的真的不够意思,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我就祸害掉你妹子,杀了李神通,也算是不亏了。”
窦建德时年四十九岁,从起事到灭亡共六年时间。
对于王世充,李渊当面历数王世充的罪状,也想杀他。
王世充回答说:“我的罪固然该杀,但我投降的时候,秦王已经答应过给我留下一条命。你们不能食言吧!”
李渊没办法,只好赦免了王世充,贬为庶人流放巴蜀。
他和哥哥、老婆、孩子一起流放蜀地,由于押解人员还没有准备好,王世充一家暂时被关押在雍州(今陕西宝鸡凤翔县)的驿站。
这件事被独孤机之子定州刺史独孤修德知道了,他父亲独孤机与王世充曾同侍隋越王侗,王世充称帝后,独孤机密谋归降唐国,事泄后被王世充所杀。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王世充被俘流放蜀州,独孤修德便与众兄弟密谋,在王世充发配途中杀王世充为父报仇。
这一天,有官员称李渊有旨,要王世充接旨,世充与兄世恽急忙出来迎接使者。
不料那几人立刻拔刀相向,王世充和他哥哥躲闪不及,立即一命呜呼。一代枭雄王世充的人生就此落幕。
消息传到长安,李渊只是下旨免去独孤修德的官位而已。因为为父报仇,在当时的社会是令人嘉许的事情。
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等人在流放途中阴谋叛乱,也被处以死刑。王世充从篡夺皇泰主的帝位到灭亡也就是三年时间。
话分两头,再来说一下李靖的情况。
当进击王世充的战役打响不久,盘踞在江陵(今属湖北)的南梁萧铣政权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
为了削平南梁萧铣这一割据势力,李渊调李靖赴夔州(今重庆奉节)对付萧铣。
为什么选择李靖出马呢?
毫无疑问,一方面因为李靖名气很大,有知兵的美名;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李世民的大力举荐。
于是,李渊下诏让李靖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瑗(李世民的堂哥)带领唐军征讨,但却接连败北,唐军一筹莫展,非常被动。
庐江王一见李靖到来,知道救星来了,哪里肯轻易放过,于是好吃好喝招待,让李靖为他出谋划策。
李靖了解完情况之后,一番指点,庐江王果然茅塞顿开,于是按照李靖的计谋,很快就一举击败蛮兵,俘虏甚多。
李靖于是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今湖北宜昌),受到了唐朝峡州刺史许绍的热情接待。许绍这个时候估计已经是五十五岁左右,不久他很快就病死了。
许绍字嗣宗,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祖籍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隋楚州刺史许法光之子。
许绍少年时与李渊是同学,年龄估计大小差不多,历史记载,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
隋炀帝大业末年,许绍任夷陵郡通守。隋炀帝被弑后,许绍率郡民聚众哭祭三日,仍然遥尊越王杨侗。后来王世充篡位,许绍遣使以黔安、武陵、澧阳归顺唐朝,唐朝授许绍峡州刺史,封安陆郡公,李渊还下制书褒奖他。
不久,萧铣部将董景珍以长沙来降唐朝,朝廷命许绍率兵接应。许绍因击破萧铣的功劳,授任其子许智仁为温州刺史,委任他招抚四方。
又过了一段时间,萧铣派遣部将杨道生围攻峡州,许绍发兵击败杨道生。
萧铣又派遣部将陈普环乘大船逆流入峡,与开州贼萧阇提攻取巴蜀。
许绍派遣许智仁及录事参军李弘节、子婿张玄静追至西陵峡,大破敌军,生擒陈普环,夺取他的船舰。
江南岸有安蜀城,与峡州相对,往东有荆门城,都是险峻的要塞,萧铣全部驻兵镇守。许绍派许智仁及李弘节攻荆门镇,攻克。
李渊大悦,下制褒美,令许绍可以便宜从事。也就是说,许绍可以随便干什么,不需要提前向李渊打招呼。这是对臣子特别的优待和信任。
许绍与王世充、萧铣疆界连接,许绍的士兵凡是被敌方俘虏的,都被杀害。许绍俘虏到的敌人,都给予物资然后释放掉,敌人被许绍的情义所感动,不再入侵,全境获安。
从以上许绍的经历来看,此人是个君子无疑,有情有义,政治头脑非常清醒。
事实上,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利用自己和李渊的关系,保住了李靖的一条性命。
或许老天可怜李靖,在最后的关头,让许绍发挥了一次关键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绍是李靖此生最大的恩人之一。
事情是这样的,此时由于萧铣控制着险塞,李靖前进的路线再次受阻,迟迟不能成行,只能在峡州住了下来。
远在长安的李渊又一次犯了糊涂,他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的,脑子有时候清醒,有时候糊涂。
此时他想起李靖以前曾经想要向隋炀帝举报自己,现在又滞留不前,贻误军机,顿时火冒三丈,于是就给许绍下了一个密诏,让他立即将李靖处死。
许绍接到李渊的密诏,一下子就傻了,他觉得李渊此举,简直是天理不容。
根据这一段时间他和李靖的接触,他判断,李靖绝对是这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将才,谈吐优雅,深谋远虑,熟读兵书,有理论也有实践,和李靖聊天,简直是他这一生最大的享受。
许绍觉得,如果让李靖这样的人死在自己的手里,那简直是没有天理,如果那样,他宁愿自己替李靖去死。
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向李渊上书,详细说明李靖迟滞不前的客观原因,为李靖求情,李渊于是才恍然大悟,顺便给了老同学许绍一个面子,对李靖既往不咎。
李靖于是又逃过一死。
过了一段时间,李靖才离开峡州,赶往夔州(今重庆奉节)。在这里,他受到了赵郡王李孝恭的热情接待。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