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利用信用网络吗
通过经营一层层的信用网络,不是爬山,而是登塔,一层层地向上攀登,这条道路仍然通畅。
很多年前,我因为好奇,托朋友关系参加了一场保险公司的早会,旁观很多人跳舞、唱歌、喊口号。我自己不太喜欢这一套,但是旁观那么多人真诚地在“打鸡血”,倒也很尊敬他们的努力。
不过,在旁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种思维逻辑:我只要突破自我,锚定目标,想尽办法,不怕挫折,就一定能成功。成功在那些人看来,就是从现状到目标,画一根直线后,再努力就好了。
那这一套管不管用呢?坦白地说,在工业社会其实是非常管用的。因为工业社会是一个中心化社会,社会结构相对简单,做事的人在组织内怎么上升,老师傅们的榜样都摆在那里,台阶很明确,你无论是想成为特级教师,还是大名医,努力的方向就在那里,你努力就是了。
在组织外做事,往往背后都有强大的信用背书。比如说,你虽然是一个保险推销员,但是你推销的是大保险公司的产品,公司的品牌其实为你提供了达成交易的根本动力,消费者买的是这个产品背后的品牌,个人的努力只是交易成功的很小一部分原因。
带着中心化的信用,面对一盘散沙的公众,再加上大众媒体这些工具,做事的难度不见得小,但是确实可以直奔目标而去。就像在靶场上,你手里拿的是枪,公众就是不会动的靶子,大家虽然有竞争,但比的是枪法,虽然竞争也很激烈也很难,但是过程中没有曲折,努力就好。
但是,这一套方法在今天越来越不管用了。因为社会的信用结构发生了变化。
整个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再部落化”的过程,这意味着,人群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部落,原有的中心化的信用很难再击穿人群了。
比如说,今天即使你是著名品牌,如果不是这个消费者喜欢的调性,不符合他的小部落文化,你不仅无法向他推销,甚至谁使用这个品牌都会被他鄙视。再比如说,大企业招聘员工,如果企业文化不让人喜欢,在人才市场上也会没有优势。再比如,这两年很少有大的消费品牌崛起。反而是像拼多多,还有各种微商做得越来越好。它们都不是在用中心化的信用,而是用碎片化的人和人之间的小规模信用做生意。
阿里巴巴原来有一个中国供应商团队,特别强悍,善于挨门挨户地推销产品,所以有一个外号,叫“中供铁军”,这里面的人就被称作“中供系”,现在中供系的那一套不太好用了。为什么?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原来满街都是小商家,可以推门就进地搞推销,现在不行了,公司都搬到了写字楼里面,不认识里面的人连门都进不去,那还谈什么推销。
这就是社会信用结构、网络结构发生的变化,这让我们做事的环境发生了巨变。
中心化的社会,带来中心化的信用体系,做事虽然难,但是可以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向前努力。但是在部落化的社会里,信用体系是分散的,你如果不能进入信用网络,根本就没有达到目标的机会。说到底,任何协作或者交易的达成,先决条件都是信用。那既然直奔目标去努力的方法不管用了,现在应该怎么达到目标呢?
我先说个故事。一个在地级市银行工作的小伙子,他为银行卖理财产品。如果他直奔目标,就该像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一样去扫楼,挨门挨户地敲门,你知道这一套没用。
那他怎么干?他先想,客户最集中的地方在哪里?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地方。难道去跳广场舞的场地摆个摊儿吗?不行,这样做跟扫楼没啥区别,还是没有信用,人家凭什么相信你。
这小伙子想了个办法。他拿着数码相机,以一个摄影爱好者的身份,给大爷大妈们拍照片,而且拍得特别认真。
广场舞在大爷大妈们心里是何等地位,突然冒出一个小伙子记录这个美妙的时刻,他们当然高兴,而且还一定会朝这个小伙子要照片。这时小伙子就会说,没问题,但是我的照片都存在储存卡里,卡又不能给您,要不我到您家,给你拷贝到电脑里吧。好了,这就有了一个上门的机会。
上门之后,老人家对电脑往往又不太熟练,小伙子肯定还要帮他们倒腾一下电脑,帮助装个软件、下载个电影,过程中难免就要聊聊家常。一来二去,大家由生到熟,这时再聊聊工作,亮明身份,说摄影是副业,银行是主业,我专卖理财产品。大爷大妈就问好卖吗?有什么理财产品?不管说什么,因为有了前面的信任感,你进入了一个新的信用网络,老人家听来都是入耳入心,大大提高了成功率。
拍照这个工具,先让小伙子被广场舞团体接受,这是进入第一层信用网络;再用传照片这个工具,进入潜在客户的家里,成为私人朋友,这是进入第二层信用网络,这样才能再发展客户关系,结成第三层信用网络。这三层上一层和下一层没有关系,但是不进入上一层,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下一层。
一个美国女孩,大学毕业后跑到日本的一个岛上过了大半年闲云野鹤的日子,后来再回美国找工作。而且她的眼光还不低,一下子就看中了耐克公司的一个岗位。
要知道,大公司一份抢手的工作很多人都抢着要。
假如她直接投简历,大家一看你一毕业就去荒岛上住半年,成功率肯定不高,你又没有职业经历。怎么办?这位女孩就开始了我们刚才说的分级式行动,先去找自己的信用网络求助。你一个毕业生有什么信用网络?
有,她先是在自己母校的校友网上发帖求助,说自己想应聘耐克的工作,不求师兄师姐托人找关系,只希望看谁了解这个岗位的情况,能够提供一点信息,随便什么信息都可以。
校友都乐意帮助校友,况且提供一点信息,只是举手之劳。于是,这个女孩很快就掌握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信息。
这就是她在校友论坛这个节点上,部署的第一层网络。紧接着,顺着这层网络深入,她可以约一些热心的校友出来喝喝咖啡,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搜集更多的面试信息,甚至通过校友找到耐克公司内部的人,进一步了解一些企业的细节。在面试中,这都是非常有用的信息。
结果这个女孩顺利地获得了这份工作。要知道,在几个月前,她可才刚刚结束了大半年与世隔绝的生活,已经和这个社会脱节了,但她通过校友这个浅层信用网络,逐步深入,最终达到目标。
有人说,现在社会阶层已经固化。但是要依我看,这不是说社会上下层之间的通道被封死了,而是指传统的努力方式、励志故事的模型不再适用。一个底层的人,瞄准目标,玩儿命努力就能笔直地通向成功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但是通过经营一层层的信用网络,不是爬山,而是登塔,一层层地向上攀登,这条道路仍然通畅。
如果你在朋友圈里看见有人经常问,万能的朋友圈啊,谁能帮我找个什么人,帮我个什么忙,而不是在朋友圈里发自己吃了什么菜,你就知道,这个人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但是至少,他用的方法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