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第三章 无法恋爱或踏进婚姻

李中莹婚姻心理课 李中莹 10953 2024-10-22 05:00

  

  无法踏进恋爱或者婚姻分为几种情况:第一,无法谈恋爱,就是心里完全不想谈恋爱,或者想谈,可就是无法开始恋爱,就算有人介绍对象都没有用;第二,可以谈恋爱,但是一谈婚论嫁人就失踪了,不敢踏入婚姻;第三,抱着豁出去的心态踏入婚姻,很快就失败了。

  我认识一对恋人,两个人结婚之后一个礼拜就离婚了,周围的朋友都觉得奇怪:他俩真的想结婚吗?当一个人没有处在恋爱或者婚姻的状态时,他是没有办法恋爱或者结婚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种:心理问题、认知问题以及技能问题。我们先来谈谈原因,然后再谈如何解决。

  心理问题

  第一,父母关系欠佳给孩子恋爱、婚姻带来的心理影响。

  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或者打架的话,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包括“孩子把自己放在父母中间,没时间照顾自己的人生”,也包括“无法恋爱或踏进婚姻”。

  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就一定会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吗?不一定。有个故事可以让你更直观地了解到父母关系不好会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一个家庭有夫妻俩及三个儿子,夫妻经常吵架,丈夫盛怒时甚至会出手打妻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三个孩子,对婚姻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妻子不对时就应该打;二是做女人很辛苦,将来我结婚后一定要好好疼妻子;三是婚姻是很烦恼的事,我将来独身算了。

  这三种看法都是很正常的反应,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其产生的信念也会不同,并一直在变化。

  父母经常争吵,孩子会感到厌烦。父母在处理冲突时没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只是不断地指责对方,根本原因是对事物的看法还不成熟,有偏差,同时在表达能力和处理问题方面欠缺技巧,加上思维模式决定判断,说不清楚,自然容易吵架。

  有些孩子在父母关系不好时会偏袒其中一方,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代入父母的角色,比如“爸爸不好,我来照顾妈妈”,或者“妈妈不够好,只有我才有资格照顾爸爸”,试图代替父母中的一个。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孩子坚持不介入父母的事情,从父母之间退出来,退回到孩子的位置上。有些父母在离婚后,其中一方喜欢对孩子抱怨另一方的不是,或者把对对方的愤恨都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灵无法承受这些,进而会不愿踏入情感关系或者婚姻。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妈妈或者爸爸因为离异而伤心痛苦了好几年,孩子看到之后就会非常担心、恐惧,因为孩子害怕重蹈覆辙。假如父母能够淡然面对离异,那么孩子也可以坦然面对婚姻。

  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在有很多家庭,夫妻之间有冲突、矛盾,但是在孩子面前闭口不言。其实父母的情况孩子都知道,特别是小孩子,对他们来说,父母不说的就是不能谈、不能提的,可是他们心里又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孩子晚上睡觉都睡不好,做噩梦、磨牙、半夜哭醒等,总之就是睡得不安宁。闭口不言、躲避不是办法,只会让孩子往错误的方向去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夫妻之间有冲突时可以好好谈,那么孩子就会明白,原来冲突是可以通过沟通来得出一个结果,或达成一个共识的。孩子学到之后,再遇到冲突时,他就会把力量用到如何解决问题上了。

  父母对孩子说教是无效的,应该用身教,即通过自己的思想及行为表现出来应该怎样做。孩子能从父母的行为、父母对事情的情绪反应中学到很多。今天很多年轻人一不小心就结婚做了父母,紧接着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一个人现在的生活为什么那么糟糕,为什么他的婚姻、家庭出现了那么多的问题,要想有效地解决,就要找到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情况,找到原因,我们就知道该如何解决了。

  第二,创伤性过敏带来的心理影响。

  创伤性过敏指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过一些情况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当出现相似的状况时,当事人的反应就会非常激烈。

  有一个美国的个案,一个三十多岁的单身女性,一直都非常胖,她说十几年来她尝试过各种方法,但就是没有办法成功减肥。后来,一位催眠治疗医生找出原因,发现在她读中学的时候,她的同桌,一个很漂亮的女同学,被人性侵犯了。她听到这个事情很震惊,于是产生了防御性的信念:“假如我长得漂亮,我也会被性侵。”她的潜意识里有了这样的一个信念,这个信念让她没办法成功减肥。事实上她单身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过胖,而是内心里“我绝对不可以”的信念。

  分离也会带来创伤性过敏。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学过如何跟自己心爱的人、事、物分离,甚至都没有培养出“心爱”的意识。比如,没有什么玩具是心爱的,因为天天都可以换一个;没有什么衣服是特别喜欢的,因为父母会不断地买新的。没有“心爱”的意识,就没有要跟“心爱的东西”分离的意识。这通常会造成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爱它,要在一起,不能分离,一旦分离就会非常痛苦;二是人、事、物,有聚就必会有分,需要分时欠缺有效处理分离创伤的技能;三是建立了自我保护机制,不敢深爱,以避免分离的痛苦;四是对拥有和“在一起”的感情淡薄,不会珍惜,也不愿投入,错失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给孩子种下未来婚姻情感关系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种子。哭本身并不是问题,它只是一个信号,告诉父母“我内心里有东西要处理”,引起哭泣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问题。哭等于工厂里机器亮起的红灯,告诉你机器出问题了,你需要修理一下,修理好再启动就可以正常运转了。如果没有修理好就启动,红灯会继续亮着。假如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只是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不哭上,那孩子根本就学不到任何东西。一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孩子还是会哭,这对他的成长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在孩子哭的时候,你需要让他明白,因为他心爱的东西不在了,他很难受,哭是因为悲伤。然后告诉他:“你真的很爱这个玩具,它跟你在一起的那段时间,为你带来了很多快乐,可是现在它碎了,它离开了你。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来和它告别。”接着引导孩子用一个小盒子把碎片装起来,对着盒子里的碎片说几句话:“谢谢你这段时间以来带给我的快乐,你在我心里有一个特别的位置,我会把你留在我心里。现在我知道你离开了,我还是感谢你。”假如离开的是孩子非常喜欢的宠物,带他去个地方,举行这个仪式,然后一起把宠物埋葬了,孩子就会学会懂得珍惜拥有的东西。

  还有一些小孩子会因为父亲或母亲去世而一蹶不振,很多年都没有办法从痛苦中走出来,这些都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处理分离的创伤而造成的。

  情感创伤也会造成创伤性过敏。如果你希望你的婚姻情感关系以后更好,你最好在每一次情感关系里都学到该学的,不然你下一次、再下一次还会重蹈覆辙。

  我处理过一个个案,一个三十几岁的女性来找我做辅导,她说她觉得她的命运好像注定是不可以有幸福的情感关系,她前后有过四次事实婚姻,前面两次是结婚,后面两次是同居,但最后都是悲惨收场。我问她怎么悲惨,她说每段感情一开始都很好,但过不了多久两个人就开始吵架,甚至开始打架,每一次都会去警察局调解,实在太痛苦,最终就分开了。每当她抱着希望开始新的感情,以为情况会有所不同时,结果依然,所以她得出一个结论,她命该如此。

  我跟她谈过之后,发现她成长在一个这样的家庭里:爸妈有好几个小孩,她是其中之一。她的爸爸是一个明星型的爸爸,在众人面前很威风、很潇洒,总是有一群人围着他。她的妈妈很崇拜她的爸爸,是她爸爸忠实的粉丝。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爸爸这么有力量,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靠过去,但是爸爸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这几个孩子为了吸引爸爸的注意,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一个孩子总是跑过去抱住爸爸,爸爸很不耐烦。另外一个看到之后就学乖了,给爸爸拿水果、拿饼干吃。而案主也找到了她的方法,就是每当爸爸让她坐好时,她就乖乖地坐好,但是过一会儿就开始乱动,爸爸看到后就会训斥她。这个时候她内心的想法是“哇,爸爸看到我了,好开心”。然后她就乖乖坐好,但是过不了几分钟又动来动去,终于爸爸不耐烦了,一巴掌打过来,她就开始哭。妈妈看到后过来哄她,告诉她“爸爸是最厉害的男人,好男人就是这样的,你看别人多么崇拜你爸爸”,于是案主的内心就有了一个信念:“什么样的男人才会吸引我?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吸引他?我和他在一起之后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不断地关注我?”她的潜意识总是有办法让她找到像她爸爸一样的男朋友,甚至找的四个伴侣都是有暴力倾向的,这当然不是什么所谓的命中注定。

  从这个个案中你就可以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成长的,父母如何对待彼此、怎么对待孩子,对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性侵的创伤很容易造成创伤性过敏,甚至造成以后再也不能有性关系,因为害怕别人知道又不愿意处理。猜臆中的性侵创伤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我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位女士,八岁的时候在老家(一个农村的小镇)看电影。那个时候因为没有钱,一群小孩子往往会混进电影院,坐在过道上。有一次,坐在她旁边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电影开始的时候那个男人把她抱起来,让她坐在他的大腿上。刚开始的时候她不以为意,过了一会儿她警觉起来,就赶紧慌张地挣扎着跑了。一口气跑回家后,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痛骂了她一顿。这样她就受到了两次创伤,第一次创伤是电影院里的事,那个男人抱她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这个是创伤,不是性侵。回到家,奶奶给这件事定性——痛骂的时候,这件事就变成性侵的创伤了,这是第二次创伤。两次创伤都要处理,而且只用EP法不够。但是,从技术上分析,这是一个“伪创伤”(Pseudo):并没有性侵的事实,而只有内心对此的认定。所以,正确的家庭教育很重要!那位女士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我帮她做这个个案之后,她说:“一直以来,我坐在男士旁边就会感觉非常紧张,不自觉地就会抗拒,我一直以为这是女性的矜持,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是那件事造成的。”

  认知问题

  第一,择偶标准带来的错误认知。

  我们很多人没有好好想过到底什么是恋爱、什么是婚姻,也许我们只是看了一个爱情偶像剧、听到邻居的故事、看到自己父母的情况,于是自己总结出一套关于婚姻情感关系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许从来没有人跟我们好好谈过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有机会去学习,所以不知道自己总结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婚姻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婚姻?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多少人学过这些。我们总是活在一个理性的社会里,习惯了用标准去找对错、讲道理。标准是很精准的,比如说你交学费上课,少交十块钱都不行,可是爱可以精准计算吗?真正与人生质量有关的东西是很难量化的,比如爱与关怀,比如公平。假如你用理性来衡量这些,很难有正确的结果。

  有个女孩子,在她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告诉她,男人最重要的是有上进心,于是她长大之后就跟一个有上进心的男人结婚了,结果发现这样的婚姻让她很痛苦。因为她的老公太有上进心了,每天都在公司忙业务、忙生意,没有时间陪她。对一段婚姻来说,对一个妻子来说,男人的上进心真的是最重要的吗?再想一想,她妈妈在告诉她择偶标准时,她妈妈的标准是错的吗?

  找一个伴侣,拥有一段幸福、快乐、成功的婚姻,标准从来都不可以只有一条。不要相信别人说的话,包括你父母说的话,当你把你父母的话当作绝对的、必须遵守的标准时,你往往会发现事与愿违。

  我曾在微博上看到我的好朋友心理辅导专家李子勋医生分享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这样的:有位女士说她儿子今年两岁,由于她的伴侣事业很忙、很少回家,有一次她的伴侣回到家,她儿子就说“爸爸不好,不要这个爸爸”。这位女士很苦恼,问李子勋该如何教育儿子。李子勋回答说:“为什么要教育孩子?他没说错啊。”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个爸爸总是忙事业很少回家,以为把事业搞好家庭就会更好,可是赚更多钱、买大车、换房子,家庭就会更好吗?

  第二,缺乏母爱引起的错误身份定位。

  缺乏母爱,和母亲的关系不好,爱与被爱都会有困难。你的妈妈不爱你,你就没有办法去爱你的女儿。当你跟你的妈妈没有联结好时,你内心就会有一个“我不能爱自己、不能爱别人,甚至不能接受别人的爱”的身份定位。

  第三,社会价值观偏差带来的认知问题。

  有些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座笑”,有些人结婚要有“银子、房子、车子”,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买卖。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很可笑的新闻,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事。一个新娘要求新郎买等离子电视给她,不买就不结婚,新郎没有办法,就答应说结婚之前一定买。结婚那天新郎去接新娘,新娘发现他没有买等离子电视,就说“没有我就不嫁给你,我不下楼”,新郎好言好语说了半天都不行,于是一气之下叫上几个伴郎开车去了他前女友家里,然后就和前女友结婚了。

  第四,个人限制性信念带来的认知问题。

  我年轻的时候列过一个表格,上面写了20条找女朋友的标准,每一条5分。我拿着这个表格评估我身边的女孩子,看看某个女孩子有几条符合,加起来有多少分。后来我发现这一套完全没用,根本就是自己骗自己。“感觉”这个东西是没办法用标准来衡量的,不像买家具,长、宽、高、颜色都可以很具体,你去家具市场后能立刻选好,拍板决定到底要买哪套。

  有位男士曾经对我说,他真的很爱他的太太,他身边的几个朋友也都附和说“是的,非常爱”。我问那位男士为什么这么爱他的太太,他一下子说了他太太的六七个优点出来。我说:“好,那我问你一个问题,现在另外一个女孩子也有这六七个优点,你爱她吗?”那位男士立刻回答说:“不爱。”我说:“你看,你爱你老婆根本就不是因为她有那六七个优点。”讲不出来的那部分才是真正的爱,讲得出来的那部分只是让别人知道,跟别人讲道理而已。我们总是习惯用理性的原因、道理来交代事情,事实上理由是用来对别人交代的,对自己只有一个,那就是感觉。

  技能缺失

  技能问题分为三类:沟通与人际关系、情绪及压力管理、思维能力。

  第一类,沟通与人际关系,包括自我意识及其有效表达。没有“我”的存在,总是飘着,不觉得自己需要被照顾,很多宅男、宅女都有这方面的问题。

  我认识的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她觉得她年龄到了,该结婚了,需要找一个人做伴,于是就跟认识的一位在银行做高管的男士在一起了。这位男士不喜欢出去应酬,一下班就回到家里待着,他对女士有一个要求就是她必须留在家里。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男人,其实这位男士一回到家就对着电脑,两个人几乎没有什么沟通交流,女士提出要一起出去旅行,男士打死都不愿意去。对他来说,婚姻的意义就是找一个能代替他妈妈的人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他也会给她钱花,但是不愿意陪伴她。如果女士要求这位男士专心陪她,他就感到不耐烦、不舒服。

  我们总是认为男士一定要有力量,可是很多男士在成长过程中根本没有学过如何增加力量,他们可能连讲话都有困难(有效表达)。有了互联网之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塑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让没有充分成长的孩子有地方可以躲,这就是很多人沉迷网络世界的原因之一,在网上怎么说、怎么吹嘘都可以,大不了被人拆穿了就玩失踪,反正也不需要负责任。那些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在虚拟世界里可以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就是让他在现实家庭生活里也能够像他在虚拟世界里一样,被肯定、被认同、被关注、被支持。

  如何有效表达自我意识?在大商场的玩具店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哭闹的场景。无论孩子的妈妈怎么哄他,怎么询问他的要求,他都不肯说话,只是一直哭,直到妈妈找到他心仪的那个玩具为止。当孩子的需求通过哭闹而得到满足,甚至他需要什么父母就给他什么时,他就不需要表达了。表达之前一定要有思想,我们的大脑关于聆听、说话有两个中心,你必须聆听得好才能够说得好。

  假如孩子在哭闹的时候你去引导他表达,引导他对你说“妈妈我想要这个玩具”,然后你就买那个玩具给他,他就知道“只要我这样说,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这样练习几次,他就知道他想要什么时可以怎样表达,你也就教会了他怎么表达。

  第二类,情绪及压力管理,包括自我觉察、自我调整以及NLP的相关知识。对我们来说,我们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可是社会上很多人是自己情绪的奴隶。我们处理情绪基本上就只有三招:第一招是忍,心里已经忍无可忍了,表面上还是笑着说“没事”;第二招是逃,把自己搞得很忙碌,去唱歌,去喝酒,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一停下来火气就又上来了;第三招是爆,爆发了,然后一拳就打过去,表明“我是真性情的人”“我本来就是这个性格”。实际上,这三招都是破坏性很强的,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第三类,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不断学习、培养的。

  我把那些与我们人生相关的最根本的东西叫人生技能。没有掌握好这些人生技能的人去谈恋爱,只能做“可怜小孩”,只能停留在“爸妈还在照顾我,我只是偷偷溜出来跟你谈恋爱”的状态,很多恋爱中的人都是这一类性格。男孩子一直在哄女孩子,不自觉地就做了女孩子的“爸爸”。你一直被哄,直到有一天你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了。没有人生技能,连自己都没办法照顾好的时候,你就更没办法看清楚出现在你面前的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适不适合和他走进婚姻。

  具体有效的突破方案

  针对无法恋爱或踏进婚姻的这三大类原因,以及每一类里的不同情况,如何有效解决?我研究后发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把自己找回来。

  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找回来。从小只会听别人的话,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当“别人”不在时,他不知道如何面对、处理自己人生里的事。所以,小时候越乖的小孩,长大之后就会越辛苦。把自己找回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这个“我”,有了“我”,“我”才能够照顾这个“我”,“我”才觉察到“我”是存在于“我”的人生里的,“我”有身体、手、“我”的边界。“我”会尊重“我”和别人的边界,也会提醒别人尊重“我”的边界。

  把自己找回来,首先需要建立自我意识,身心合一。假如你平时总是觉得有点虚、不踏实的话,你可以做一件事来帮助自己处理这种情况。伸出手按住胸口,用手掌心贴着衬衫第二颗纽扣的位置,感受手心的温度,跟这份感觉在一起。这是很简单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找回来。你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感受那份感觉,看一看你身体有什么变化,你可以认定那份感觉就是你的潜意识,你更可以按照我说的在心里对它说:“潜意识,谢谢你。一直以来你照顾了我很多,就算在我最辛苦的时候,你都是这么用心地照顾我。很感谢你。也许以前我忽略了你,但我现在知道了,以后我会更关注你。我想继续成长,成长得更好,请你支持我,我爱你。”

  有了“我”以后,接下来就是接受自己、欣赏自己、爱护自己、提升自己这四步了。你有权利选择嫁给谁,爸妈的意见你听一听就行了,因为你的决定会影响到你以后的人生,你需要为自己负责。“我的人生我必须自己照顾,我的人生不能交给别人照顾”,这个意识是经营好婚姻情感关系的最根本的要求。

  “我的人生是我的,不属于任何人”,这句话很重要。关于“属于谁”这个话题,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就是“你是我的”,恋爱中的人更是如此。比如,几个男生在球场打球,其中一个的女朋友经过,和他们打过招呼走开之后,这个男生对另外几个男生说:“她是我的,你们不能碰。”这个逻辑就很奇怪,你们只是男女朋友而已,她怎么就变成了你的呢?一个人拥有另外一个人这个说法就很莫名其妙,这个人和你有恋爱关系或者婚姻关系,但她并不像奴隶一样是属于你的。每个人都只能是他本人的,他不属于任何人,所以“我只能,也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过去有一个被认为是很重要的美德,就是“自己辛苦不重要,一定要为别人做事”。我们能有今天的生活,确实得益于某些人的辛苦付出,甚至是牺牲自己。这是事实,我们要带着一份尊敬、感恩的心对待他们。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现在我们有很多机会、很多资源,我们已经不需要用这一套受苦的信念来过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人生,我们就只是依附在另一个人人生上的负担而已。我们必须爱自己,才有资格爱别人。

  “资格”有两个来源:一是天赋的,比如我是你的爸爸/妈妈,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有资格成为你的爸爸/妈妈;二是赚回来的,比如父亲没有好好照顾孩子,没有让孩子获得良好成长,孩子活得很糟糕,抱怨父亲,慢慢地这个父亲就失去了这个资格。更严重的,孩子触犯刑法,被判处死刑,孩子死掉了,父母也就失去了为人父母的资格。

  第二,消除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类情况:第一类是信念、价值观造成的,信念是“事情应该怎么样”,价值观是“这件事情里最重要的是什么”,也就是你最在乎、最想拿到的是什么,这个随时都会有,比如看完这本书,你对婚姻、对伴侣、对你应该为伴侣做什么、伴侣能够为你做什么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第二类就是创伤造成的心理问题,自己去学一些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的技巧也许就可以解决;第三类是系统性的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心理治疗,或者做家族系统排列。

  与父母的关系也会造成心理困扰。其一,父母能够照顾他们自己;其二,你只做孩子,把孩子的角色做好,活得成功、快乐;其三,照顾好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有最好的成长,同时做很多好事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做到这三点就已经够了,你的父母就不需要为你担心了,可以去处理他们之间的事。假如你去干预父母的事,那你们三个人都不会好过。你要想做得好,内心必须抱着“父母是二楼,我是一楼,我只能做一楼的事”的态度。

  有人曾问我:“我妈妈总是在我面前抱怨我爸爸如何不好,我该怎么办?”我告诉他:“每次你妈妈来抱怨的时候,你就告诉她,‘妈妈,你抱怨的那个人是我爸爸,我只是孩子,我只能做孩子能做的事。既然你有这么多的不满,你就跟他说吧’。假如妈妈说‘我说的话他不听’,那你可以告诉她:‘妈妈,你是我爸爸的妻子,你说的话他都不听,而我只是一个孩子,我说的话他不仅不会听,没准还会一巴掌打过来,所以我帮不了你。’”孩子需要有不干预的态度,坚持你“只是一个孩子”,坚持站在你的位置。

  分了手但感情上放不下往往也会造成心理困扰,对此的处理方式之一就是把投射收回,在前面的章节里我已经详细介绍了如何把投射收回。另一个处理方式是“付出与收取的平衡”,就是说已经结束了关系,但其中也许还有付出与收取的不平衡。

  还有一类心理困扰是自我否定。在成长的过程中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容易习惯性地进行自我否定。这里有两句话很管用——“我不完美,但我每天都可以更好”“我的人生我在乎”。这两句话是有治疗作用的,你可以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大声说出来。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就是因为力量不足,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完美,所以要硬撑。当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时,你就不需要硬撑了,把那个假的、不存在的力量卸下来,做真实的自己,你就没有那么累了。同时,“我每天都可以更好”也是事实,如果你愿意,每天、每件事都可以让自己学到新东西,让自己有所提升。这句话同时已经明显地包含了一个意义:我能让自己更好,让自己拥有更大的动力、更强的能力。“我的人生我在乎”,就是说不要骗自己有人会在乎你的人生,无论他怎么说,你都无须去怀疑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真真正正在乎你的只有你自己,你是唯一不能离开你人生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在了,你还有你自己。所以,你要在乎你的人生。

  第三,恋爱或踏进婚姻的“六步突破方案”。

  假如你一直没办法进入婚姻,或者无法谈恋爱,或者恋爱谈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开溜,不妨试试“六步突破方案”。

  第一步,为自己做一个SWOT测试。SWOT测试是企业管理里经常使用的工具,分为强、弱、机会、危机四个方格。强(S)就是“我的优势、我的优点”;弱(W)就是“我的弱点”。问问自己:“因为我有这些优点、弱点,所以我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机会(O),同时我又会遇到什么危机(T)?”

  有空时列这样一份“SWOT”清单(如表1所示),不要赶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地花半天时间,坐下来想一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周后再回来看看这份清单,看一看哪些需要添加、删减。过一段时间再看一次。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会觉察到自己不同的东西,所以有可能两周前你没想起来的,现在又想到了。这样三次之后,你已经列了一份完整的清单,逐个给每项打分,从1分到5分,程度很高的打5分,程度很低的打1分,打完分之后统计你的“强”“弱”“机会”“危机”分别有多少分。这个过程能把非常感性的、不清晰的东西变成可以量化的、理性的东西,并不是绝对准确,只是给你指引一个方向,让你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列清单的时候,你不需要问任何人,或加上任何一点其他人的意见,否则你就是为别人的标准而活了。你自己的事根本不需要问别人,别人也不能替你承担。

  清单列好之后,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既然你想拥有一次真正好的、成功的婚姻情感关系,就给自己一些时间,比如几个月,一步一步地来,而不是“我一定要找到一个对象,一个月之内结婚”。

  第二步,完全忘掉你列过的清单,想想十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可以问问你自己:十年之后我希望有怎么样的人生?我希望未来十年有伴侣在身边吗?

  人做什么事都需要一个方向,都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给自己定一个十年愿景,你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之后,每天做什么事你就有了一定的方向。当你有了一定的方向,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有一定的目的性。

  第三步,做一个人生规划。以你现在的“强”“弱”“机会”“危机”,你要如何规划自己,才能在十年后成为你希望的样子?当你有了人生方向,你要实现某个目标时,你就会知道什么样的伴侣最适合你,你就会有一些选择性的要求了。

  第四步,想一想,你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吸引到这样的伴侣?

  第五步,你要怎么做,能让自己具备那些条件?

  第六步,在什么地方,在什么环境里,最有可能能碰到这样的对象?

  这些技巧都是非常具体的、可以实施的,是一些易学、易用且快速有效的技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