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家常烟火间
每个人都是全人,全人不只有事业,还有生活。
我一直记得初学教练时在一个课堂上听到的这句话:“每个人都应能享受到教练服务。”
当时并未以为然,我的目标客户是国内的企业家、创业家;竟还在二十年前的书里就写明了:“我退休以后,也想做个企业教练,在中国做。”居然就成真了。
“我的教练客户应该以企业家、创业家为主”,当时觉得这样思考定位是清晰有据的:中国改革开放才三十几年,有商场职场经验的人们,大都还活跃在创业领域,或在做投资兼创业导师,忙得无暇他顾,曾有多年外企民企的实战经验又愿以教练为事业的人,很少。商业教练,还是一泓蓝海(说“海”,夸张了,顶多也就像我家门前那个小湖而已);再者,商业教练在中国尚未流行,只有少部分企业家、高管对此有一些理解,其中的更少数才是肯为此付费的,所以也只能以企业家、高管为目标客户。而这些客户,在挑选教练时,也未必对教练这个行业有多少理解,往往更看重教练的商业实战经验。当我开始上教练课时,大约有一半客户是外企或大民企的人力资源,另一半则是培训类的从业人士。这些人学习的目的多半是在职场中应用或提升自身,其中可能很少有人真会认定要以教练为职业甚至是事业吧。这个行业在国内尚属新兴阶段,知者不多,从业者尚少,虽没有很多竞争,但也没有多少用户,尤其是付得起费的用户。以此谋生,亦属不易。
如今,商业教练在中国的主要客户来源仍然是企业家与高管,这是事实,然而,八年来,在辅导两千多人次的过程中,我个人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练服务”的确是很有道理的,起码应该是每个教练努力的目标,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是全人,全人不只有事业,还有生活。他们的挑战,不只来自商场。就连每个教练,也都是需要教练的。
我有个朋友,她清华毕业,才貌双全,入了职场也无意外地是个精英。有一阵子这位朋友比较烦恼,她的老父亲闹牙病,吃不下东西,还不听话,常常偷偷把药扔了。“我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他房间,监督他把药吃了,再勉强喝两口粥汤,你知道的,他耳聋比较严重,我只能和他大声嚷嚷,他都有点儿怕我了。我也不想这样啊,没法子啊!”朋友很难过。
我和她家老爷子也熟悉的,听着她诉苦,心里难过,又帮不上什么。突然想起“即时教练”(Coachable Moment),决定试一试。
我说:“你不愿意对老爷子皱眉嚷嚷,那,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教练的万用套路。
她说:“我当然希望他健康,唉!”说着眼眶红了。
我见她悲戚,不忍再追问,以为聊到这儿就打住了,没想到,她自己接着说:“我希望,至少……每天见到他,能笑着和他说话,他不要见了我就紧张。”
哎,好像可以接着聊呢。我有点儿暗喜,于是接着问:“这对你很重要吗?”还是按着套路,探询意义。
她激动了:“当然很重要!我没法子让他恢复健康,起码能给他一些快乐,而不是压力!”
嗯,这意义的分量够重了。我继续问:“那你打算怎么做呢?”我也替她犯难,老爷子听不见啊,这可怎么办?
她认真思索了一阵,眼睛放光,说道:“有了!我就笑着说我的,他听不见,可是能看见呀。”
“好!你打算何时开始?具体怎么做?”
“现在回去就开始,每天……至少和他笑着说话……三分钟!”说着起身就要走。
“哎哎,你做的效果咋样能告诉我一下吗?”咱做教练的还得要督促行动呢。
“一定!”她一阵风似的回家了。
第二天早晨,接到她的信息:“昨晚与老爷子聊了八分钟,他开始有点儿紧张,后来也笑着说起来,他没牙,说啥我也听不懂,我俩各说各的,都笑着。我会每天做到的。”
“哇!棒!”我由衷赞叹。
两周后,老爷子因心力衰竭去世了。
朋友告诉我,老爷子临走时,握着她的手咿咿呀呀地说话,她并没听清楚内容,但他一直是笑着的。朋友说:“我感谢你,让我免除了后半生的遗憾。”
“免除了后半生的遗憾”,如此厚重的意义,就是一个“即时教练”激发出的,虽然仅十来分钟,但仍然可以做到流程清晰、过程完整:找到目标,挖掘意义,制定行动方案,教练督促。这就是生活教练的一个范例,琐碎的家常烟火中,蕴藏着随时可以教练、适合教练的情绪因子。
再如,那些学到了“高质量陪伴”的事业型、理工男型的爸爸,不再担心孩子和自己生分疏离,或是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了;或是总挂心父母年迈,却总“找不出时间”来陪伴的忙于事业的儿女们,也终于能将此事排上日程,挤出些时间陪高堂二老喝几盅老酒、讲讲古、说说笑笑了,这些教练式的家常琐碎,或多或少能避免或减轻很多“半辈子的遗憾”吧!
学会几个教练式“好问题”的丈夫们,只需要带着耳朵听太太倾诉,就能极大地改善夫妻关系,甚至都不用亲自动手做家务来弥补,丈夫们须付出的“代价”,只是把手机放下一会儿,学会几个教练式问题备着。提个开放式的好问题,然后认真听着太太唠叨,适时再抛出下一个好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劳烦不堪的主妇们很快会轻松许多,甚至变得快乐。
有一项研究统计,人们每天除了与别人沟通,还有与自己的对话,即自言自语,这种内心对话随时发生,但未必自知。
不只是夫妻爱人之间,“教练式”提问在家庭关系中也很好使,甚至更好使,因为亲人们不会计较你的技能,但很在意你的关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共情和有质量的沟通与陪伴,学几个教练式问题,效果立竿见影。同理,太太也可以多表达善意。
教练,没那么神秘,真的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可以从“少说、多听、好问题”开始。“共情,同理”,不仅是职场、商场上的必修神器,在家里、对亲人,更该如此。
所谓教练式的好问题,初入门的人,先记住这几个要点:
开放式——不是那种用一个“是”或“不”字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要容对方有说下去的余地。比如:“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开放性地给对方留出充分余地表达、描述。(封闭式问题:“你今天过得好吧?”对方答一两个字,“好”“不好”或“一般”,话题就结束了。)再感觉一下:“今天有哪些新鲜事啊?”这是开放式。(“今天有新鲜事吗?”这是封闭式。)
表达真诚的关心和兴趣——比如:“那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啊?”“真的吗?怎么会?你再说说?”“哦,那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表达善意——比如:“我能给你做什么呢?”“我能帮些什么?”但要留意:答应要做的事,就要尽量去完成!
没什么神秘的,对吧?简直是太简单了。但不妨细思一下,在家里,你做到过吗?做到过几次?
我再讲个更家常烟火气的,算不上教练的正宗业务,是我与我家阿姨相处十几年发生的一些事,挺琐碎的,但的确是我比较得意的案例。
荣丽,就是我请的第二位阿姨,在我家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不是亲人,也似家人了。
第一次照面:人极黑瘦,一米五几的个子,体重才七十几斤,一阵风真能刮倒。我不禁暗忖,这体格,能干活儿吗?体检倒是没啥毛病,大概就是长年劳累加上营养不良。她语调很低沉,加上甘肃口音,相当难懂。我刚算是听习惯了上一位阿姨阿云那高频如鸟啾的安徽口音,得了,再得从头适应。我们说好先试一个月,我特意说:“你也感觉一下,是否愿意长做。有什么不知道的尽管问我。”
荣丽寡言少语,做事很谨慎,而且真心喜欢狗儿,这对我很重要。但是,她不会做饭。
她家在甘肃农村,未嫁时家境算是村里比较好的,老爹曾任村支书,在娘家时家教挺严,从言谈举止上都看得出来。但嫁出去的女儿,就得自己担当了。婚后生活艰苦,很多年她都住在老破的窑洞,甘肃旱,偶尔下雨,会沿着暗布窑洞的鼠洞鼠道蜿蜒而下,四处漏水。她得下地干一切活计,中间还忙着生娃,幸亏生到第三个是男娃了,才停止了生育的苦差。夫家条件不好,主要靠她勉力支撑,饭食极简单,蒸一锅馍,就着咸菜可以吃十天半个月的,很少吃青菜,过年时才能见点儿肉腥。搬家时(搬到一个稍好一点儿的窑洞去),夫妇俩一人一副扁担、两个筐,就把全部家当加上三个娃一起挑走了……没机会也没条件学做菜。
我吃素,要求真不算高。可荣丽那素菜炒的,无论多么鲜嫩碧绿的青菜,端上来都是萎黄萎黄的,汤汤水水没个油星。煮个面条,要么是硬芯儿还没熟,要么就煮烂了。我示范几次,她看得很认真,但就是学不会。有一次,端上来的饭菜实在太难看了,我索性不吃了,叫她原样端走,只说:“我还不饿。”
不一会儿,就真饿了,去厨房,想从冰箱找点吃的,见荣丽低头垂泪,明显也没吃饭。倒闹得我很过意不去,赶紧解释,刚才是真不饿呀,你快点儿吃你的呀。
之后再遇到实在难吃时,也要扒拉几筷子,做出吃过了的样子。到厨房找口吃的也要看着她不在时,蹑手蹑脚地去,在自己家倒像个小贼。无意中我瞥见厨房桌上一个长条的小便条本,上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小字,记的都是我示范做菜的步骤,可把我感动着了,人家真很用心呀!
一个月了,我把工资放在桌上,告诉她:“这是你第一个月的工资,数数,收了吧。”
她低着头说:“你先拿着花嘛。”
我愕然。又想,可能,这也是她的家教?
“这是你挣的工资啊,快收起来吧。”
钱放在桌子上好久,到底我也没看见她啥时候才收走的。
“一个月了,你觉得怎么样?愿意继续做吗?”我问。
“我咋想不管用,那得你说呀。”我又有点儿意外,可人家说的也在理儿哦。
我告诉她,我希望她能安下心来在我家长做,做菜就慢慢学吧,也不用太着急,我也多做几次示范(反正我也要去外地长住一阵了,嘻)。
从此,她就安心做下来了。毕竟,人品最重要,我无论去哪里、出去多久,家里都是放心的。
十几年间,我眼见她俭省筹措着给家里盖了房子(不是为了自己住,是为将来儿子领媳妇回家,总要有个正经房子),又应对着家里的各种变故,老人轮番生病,丈夫外伤骨折痊愈后又患上各种高血压高血糖之类的“富贵”病,儿子上学、就业,女儿工伤、远嫁……各种艰难,逆来顺受,她都一肩担着,还基本上都能处变不惊。真不容易,挺可敬的。
她的厨艺也终于有了些进步,可以基本满足我个人吃饭的这点儿需要了。来客人备家宴时,我提前写好菜单,仔细注好每个菜的各种配料。我掌勺,荣丽帮厨、事先备料、宴后收拾,我俩配合得那是相当默契了。几年前在家宴请我那翱翔班二期的学生,不小心招来了十八位,宴开两席,席面是各八大盘一大碗,就我俩,忙而不乱,置办得整齐。开席前,我喊她从厨房出来,牵了她的手高高举起,宣布:“厨师团队欢迎贵客,请大家吃好喝好啊!”自然是迎来一片喝彩声掌声口哨声,荣丽满面飞红,笑成了花儿。
她也终于能坦然接受我吃素、她吃荤的安排了,体重长到一百三十斤,人也白净了。
熟悉起来,荣丽仍话不多,音调低沉;仍常常语出意外,频有金句。随便举几例:
■ 我说:“冰箱把手都粘手了,该擦啦!”没听见回音,就追问,“听到了吗?”
她沉声道:“那么大声,能听不到吗?”
我被狠噎了一下,还一时找不到话来回应。
■ 我戒了买衣服的习惯半年多了,还发起断舍离运动,衣服、鞋、各种物什,成堆成箱分送给亲友,并以此引为得意。无意间我听她数落狗娃笑笑:“你呀你,见啥咬啥,浪费、拆家,就随你妈,败家玩意儿。”
啊?!
■ 院子里修缮工程,每天工人下班,她要把院子仔细扫一遍,再放狗娃出来玩,还说:“笑笑烟瘾太大。”
什么?笑笑是不到五个月的柴犬狗娃,咋就有烟瘾了?我追问了半天,才明白,是笑笑总去草丛里捡工人丢下的烟头咬着玩,哦!
毕竟她是读了两年初中,识文断字,且有好家教:不会插言抢话,举止有度,也不会与邻里路人说东道西。
都挺好,就是有时眼里没活儿,她倒不是惜力,就是看不见细致的活儿,也难怪:这么大个家,东西这么多,能样样井井有条,在她眼里已经够完美了吧?
每次我看到,就会提醒她,比如,冰箱门摸着可有点儿粘手啦,刚洗过的酒杯上还有唇痕哈,窗帘杆上可又有灰尘了……她都会马上去做,但气呼呼的满脸不愉快,应该是在生她自己的气吧?
话说,厨房一直就是我的心病,一个字:乱!说一次,她就立即去整理一下,其实就是按照她的标准再归拢堆放一番,她收拾完,别说啥东西都找不到了,还是乱啊!就是达不到我想要的状态。
终于,我决定,与她一起整理!先收拾好储藏室,再来搞厨房。我俩先一起整理了一半,基本是我示范,她旁观、搭把手。我一边整理一边念叨,为啥这么归类、为啥那么整理,比如:常用的放在方便易取之处,不常用的不要堆在外面,很久没用过的就直接扔啦,等等。
一个半小时后,我直直腰,邀她一起欣赏战绩,回顾要点,并说:“另一半更难搞,我交给你啦,觉得啥该扔,你做主。我的希望是……(并指着刚完成的那一半区域作为示范)我相信你能做到的!”还五指张开举起巴掌,荣丽愣了一下,也犹豫着举起手掌,我拍上去来个击掌,她明显尴尬。我偷笑,得赶紧歇会儿去,老破腰可真承受不住了。
三个小时后,她骄傲地(矜持地)说:“你来检查吧,我做到了。”
好家伙,感觉简直是别人家的厨房了,真超出了我的预期,当然要不吝赞美,大方撒花,哇哇称赏。荣丽只是笑,看得出很高兴,却一点儿都没忘形失态,相当矜持有度!
“我绝对相信,你肯定能保持的哈!”我没忘再加上点儿油。
至今,她已基本保持快两年啦!
在此案例上,我简直是毕几十年功力于一役:示范,讲解,明确要求,设定目标,信任,授权,鼓励,表扬,设定下一个目标……相当有成就感,相当得意。不过,我咋没早想起来放这个大招呢?
这好像也不能算是教练案例哦,婆婆妈妈的,琐碎。
然而,很多客户在公司领导力都很强,回到家里就全无办法,只能叹一声“家就不是讲理的地方”,给自己个台阶就下了。其实,稍微多用点儿心,家里就能和美很多。老话儿说得好,家和才能万事兴嘛。
家里,确实不需要太过讲理,家也因此才可爱呀。“教练式”在家里也真好用,甚至可能更好用。因为教练就是基于人性的,不用费劲讲理,就提些好问题,注意认真听听,家人就能气顺了,然后就自己把道理想明白了。教练式父母、伴侣等,挺容易上手,又有感情的深厚基础,再用点儿心就能做到,而且没有副作用。
我又想起一个教练案例,是可以算作“教练式长辈”的案例。
有一位好友,经商二十几年,下海前是记者,胸中有文墨,为人热诚仗义,就是江湖传说的大姐大。我们认识十年了,她全家我都喜欢:做教授的先生儒雅体贴,海归的儿子聪明俊秀。
朋友的经营遇到些困难,儿子孝顺,心疼母亲劳累,便辞了金融业的高薪职位,回来帮母亲打理。没想到,出于赤诚孝心的回归,却惹来了无尽烦恼。好好的一折“目连救母”几乎就要反转成哪吒割肉还骨、反目绝情啦!我听了两边的诉说,听出根源是经营理念的不同,对品牌的认识与感情不同,或者干脆说,是有很深的代沟。我向朋友主动提出,试着给她儿子做做教练辅导,条件是,当妈的不要打听,更不要插话。
我首先要征得公子的同意。公子是典型的海归精英,雅痞范儿,谈吐有度,举止不张扬,有点儿像他惯用的须后水的味道,淡淡的,清新温润,但其实性格很固执,他妈妈气急了就会说:“倔起来比驴还犟,顺毛捋都不好使。”儿子则会说:“我只是讲逻辑、讲道理啊。”幸好,他对我一直有些信任基础,立即表示“那当然乐意啊”。
辅导开始。我能感觉到他有些紧绷,甚至戒备,心中暗笑:小样儿,我才不会替你妈妈教化你哪。
以教练对CEO式的对话展开,“就商言商”:“经营情况怎么样?有什么挑战吗?”公子已经是CEO了呢。
“产品方向想得挺清楚的,团队的状态也还不错。最主要的挑战还是资源有限。”
“那么,有哪些资源是必需的,又有哪些方向是你能够争取获得资源的?”
CEO公子开始罗列排布,将需要的几类资源、可能的来源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等迅速归拢清晰,叹口气:“任何资源都要付出代价啊。”是啊,当家才知柴米贵。
我接着问:“你最需要、最靠得住的资源都有哪些来源呢?”
口齿与逻辑一向便捷清晰的年轻CEO愣住了,微微垂头,思索了好一会儿,说道:“阿姨,我懂了。我其实需要对我妈妈更耐心、更尊重。她可不仅是合作伙伴,她还是我妈妈。”一直以来,他可是与母亲划清各种界限,这也是令做母亲的最伤心的。
以上当然是极简版,实际的初次辅导大约耗时一个半小时。
之后,朋友还是忍不住向我探问:“你到底用了什么妙法呢?儿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对我,对我多年的老搭档都能有礼和尊重了,再也没随时打断谈话甚至撂电话了。之前我都差点儿被他气死过几次。”
我笑而不答。这是由商业经营迂回切入而改善了亲子关系,也算是“教练式长辈”的一个尝试吧。
不过,事情远未止于那一次九十分钟的辅导,请神容易送神难,我就此多了一位长期(也许是无期?)的教练伙伴。后来,儿子自己也有了儿子,养儿方知父母恩,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一直挺好的。时光荏苒,儿子的事业经历了转折,儿子的儿子也已两岁多了,说话已很利索,也开始显现出个性。于是,近期的辅导话题,已经在“职场与客户经营”的基础上,又加了“育儿的正确姿势”。最近,公子的妈又对我宣称:你也是我的教练!是大姐大那种不容置疑、不由分说、令听者不由得想“喳”的那种范儿。我颇费了些功夫,想厘清其中逻辑。其实,在友情、亲情之上,本无啥道理可讲。
教练说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教练,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教练式”的父亲、妻子、子女。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却是最值得学着应用一些“教练式”的地方,没有专业的考试与挑剔,家常烟火间的“教练式”,有百益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