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天气,乍暖还寒,还不到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时节,天气还是寒冷,北风依旧凛冽。
此刻,被贬冷宫下院的李妃,裹着单薄的絮被,蜷缩在床边。可怜无靠的她,受此不白之冤,向谁申诉?多亏负责冷宫的内侍秦峰,为人忠厚,向来瞧不起郭槐行为,料定此事必有奸谋。今见李妃如此遭遇,好生不忍,向前百般安慰,又吩咐小太监余生:“好生服侍李妃,不可怠慢。”
在金华宫这边,因刘娥生了皇子,又被真宗册立为后,越发显得富贵荣耀,其他的嫔妃、宫娥纷纷前来探视,祝贺!但也有人背后嘀咕猜疑。
刘皇后在兴奋之余,心里尚不觉踏实。也许对李妃有点愧疚,毕竟夺人之子,不是光彩之事。但也正是因为有了儿子,自己才被册立为皇后,且目的现已达到,何不化干戈为玉帛,也好对李妃有个交代。
于是,刘娥便奏请真宗赦免李妃出冷宫,还回她的玉宸宫。这正合真宗的心意,因为真宗对李妃尚存一定的感情,随即下诏赦免李妃出冷宫,回玉宸宫。在此以后,真宗依旧让李妃频频侍寝,而刘娥也没有反对。不久之后,李妃又为真宗生了一个小女孩儿,李妃由才人晋封为婉仪。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这位小公主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面对女儿的夭折,李氏再次认为自己“命薄”,没有做“皇子皇女”母亲的福气。最后她选择了沉默,混迹于嫔妃之中。对于不能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相认这件事,李氏一生也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也从未做过或是想要做与儿子相认的举动。
但她的心里还是十分挂念离散多年的兄弟李用和。
另外,刘皇后没有娘家亲族,没有依靠的根基。因此,她时常以美差为诱饵,拉拢刘姓高官认同宗。
她先找权知开封府刘综,攀近族。但刘综称自己是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人,没有亲属在宫中。
不久,刘皇后又召见权发遣开封府刘烨,他虽是名族,却是洛阳人。刘皇后急咻咻地对他说道:“想见一见你的家谱,哀家与爱卿恐怕是同宗呢。”刘烨忙说道:“不敢,不敢!”
后来,刘皇后还是因为没有娘家亲族,请求真宗将表兄龚美,改姓刘氏,并封了四品的官位。
大中祥符九年腊月,真宗又要改元,次年元旦,遂改元天禧。御驾亲诣玉清昭应宫,上玉皇大帝宝册衮冕。次日上圣祖宝册,又过数日,谢天地于南郊,御天安殿,受册号。御制钦承宝训述,颁示廷臣,命参知政事王曾兼会灵观使。王曾转推王钦若,固辞不受。
真宗疑其示异,当面责问。王曾跪奏道:“臣知所谓义,不知所谓异。”奏毕,从容退出。
王旦在旁听罢,出朝后对同僚道:“王曾直而气和,他日必德望勋业,不可限量。我自感惭愧,不如其见了。”遂决计辞职,连上乞表。
真宗哪里肯依,反加任太尉侍中。五日一朝,参决军国重事。
王旦愈不肯受,固辞新命,并托同僚代为奏白。但相位依然如故,王旦却疾病日增。
一日,真宗召见王旦于滋福殿,见他形色清瘦,不禁黯然说道:“朕方欲托卿重事,不意卿疾苦如此,朕心中堪忧。”
说着即唤内侍召皇子出来,及皇子赵受益上殿,真宗命其拜王旦。王旦趋避,皇子随拜阶下,王旦跪答毕,说道:“皇嗣盛德,自能承志,陛下何必过忧。”乃迭荐寇准、李迪、王曾等人可任宰辅,自己力求辞相位。
真宗婉言道:“卿如今重病在身,万一不讳,国事之重,何人可任?”王旦答道:“知臣莫若君,唯圣主自择。”真宗固问道:“卿不妨直陈?”
王旦因真宗命他推荐可以担任国家大事的人选,便举简奏道:“以臣所知,莫如寇准。”真宗摇头,说道:“寇准性刚量狭,且常说卿短处,卿何故一再荐他?”王旦答道:“臣蒙陛下恩遇,久参国政,岂无过失。寇准事君无隐,臣之所以钦佩他的正直,屡次保荐。他人非臣所知,不敢妄言。”言毕,告退而出。
未及,真宗乃允王旦罢相,未采纳他推荐之人,而任王钦若同平章事。
王钦若入相,因其状貌短小,项有肉瘤,都呼之为“瘤相”。他却毫不知耻,常对人说道:“一个王子明,迟我十年做宰相。”他说的王子明,就是王旦的表字。
王旦闻得王钦若入相,心中愈加愤恨,病情更加沉重。真宗遣中使问候,每日必三四次。有时亲自临问,御手调药,并煮薯蓣粥赐之。得王旦病逝后,真宗临表哀恸,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
王钦若入相后,毫无建树,唯奉祀神仙,引用奸佞。参知政事王曾因不受会灵观使,王钦若说他示异。在真宗面前,进了谗言,除知应天府。
越年春季,西京讹言忽起。说有妖物形似席帽,夜闻飞入人家宅里,又变作犬狼状,不时伤人。百姓甚为惊恐,每到夜里闭户深居。兵营里也挟兵自卫。那帽妖讹言,又渐渐地传到汴都,都下也哗噪达旦,骚乱不止,真宗诏谕立赏捕妖。
帽妖讹言,又渐渐地传到应天府。王曾不信邪,令百姓夜开里门,派兵勇巡查,如有乱言妖物,立捕治罪。那妖物竟始终没有到来,百姓安居乐业。既而汴京讹言亦息,真宗闻知此事,称王曾有胆识,遂有召回之意。
天禧二年八月,时值秋季,天空瓦蓝瓦蓝的,就像刚被雨水冲洗过的玻璃板一般晶莹剔透。御花园里盛开的**,争芳斗艳,红的如火,彩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天气也变得凉爽了,随着不时飘来的阵阵花香,后宫里也不时地传来阵阵的笑声和嫔妃们的嬉戏声。
原来是刘皇后近日闲来无事,又赶上快到秋分节气,气温开始下降。天气早晚时分有些凉意,心中不禁想起了皇子赵受益,不知他近来身体健康和成长情况如何,便叫着明珠陪她一起到杨淑妃和赵受益居住的西宫嘉庆殿去探视一下。
看到刘皇后驾到,杨淑妃急忙跪下,请安道:“臣妾,拜见娘娘。”
皇子赵受益也赶紧跪下,说道:“儿臣,拜见大娘娘。”
因为皇子赵受益不知自己还有生母李妃,所以,他生来会说话时,就一直喊刘皇后为大娘娘,称杨淑妃为小娘娘。
刘皇后见到皇子赵受益健康活泼的样子,心中十分高兴,连忙说道:“免礼,快快请起。”
刘皇后问道:“杨妃,受益今年应该有八岁了吧?”
杨淑妃忙答道:“回禀娘娘,皇子今年刚好八岁了。”
刘皇后接着说道:“皇子聪明伶俐,活泼健康,多亏了杨妃的日夜操劳,照顾得好。”
杨淑妃忙说道:“感谢皇后娘娘的褒奖,皇子的健康成长,全是仰仗着皇后娘娘的福荫。”
刘皇后接着又问道:“受益近来的学业如何?”
杨淑妃答道:“受益是个聪明睿智的孩子,琴棋书画及经典诗词等一学便会,且能过目不忘。”
刘皇后听了,惊奇地说道:“哦,受益学习了哪些经典诗词,快吟一首来给哀家听听。”
赵受益上前施礼道:“孩儿学习了中唐白居易的诗词,现在就吟诵一首给大娘娘听。”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刘皇后听了赵受益吟罢白居易的《花非花》后,便感慨地说道:“白居易的诗多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居易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受益记忆力极佳,对白居易的诗能够只字不漏地背出,确实不易。看来受益在学业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听到刘皇后的夸奖,赵受益赶忙跪下,说道:“感谢大娘娘,儿臣在学识上能够有所精进,离不开大娘娘平时地教诲。”
杨淑妃也随声附和道:“受益说得对,他在学识上的受益,的确是受了皇后娘娘的影响。”
刘皇后高兴地说道:“受益平身,你在学识上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嘉,但是不要骄傲,继续勤于功课,不可有一日荒废!”
这时,突然有宫娥来报:“皇后娘娘,张耆将军在后宫求见。”
刘皇后说道:“让张耆将军等候片刻,哀家一会儿就过去。”接着,又对杨淑妃说道:“皇子受益在你处教养,哀家着实放心,往后还请淑妃费心照顾了。”
杨淑妃答道:“皇后娘娘放心,臣妾一定会尽心尽力。”
刘皇后又对赵受益说道:“受益在这里,要听小娘娘的话,哀家以后有时间会经常来看你。”说完,便与明珠等宫娥起驾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