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大宋太后刘娥

第二十五章 仲淹上疏

大宋太后刘娥 鲁岩 3212 2024-10-22 02:50

  

  当初,赵祯即皇帝位时,年龄只有13岁,对当时朝廷中发生的变动,既不过问,也无兴趣。除了陪刘太后例定的坐朝听政外,业余时间都在杨太妃的陪同下,潜心于音律、诗词和书法的钻研与练习。他的飞白书,体势遒劲,颇有功力。在宋代皇帝中堪称首属。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赵祯逐渐成熟,处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天圣元年(1023),赵祯14岁时,刘太后诏谕为赵祯选妃。朝中的王公大臣纷纷推荐自家的女儿到宫中备选。

  赵祯最先醉心于姿色绝佳的王蒙正的女儿,刘太后却认为此女妖艳太甚,不利少主,把她许配给自己的侄子刘从德。眼看绝代佳人成为他人之妇,赵祯久久不能释怀,然而也无可奈何花落去。

  天圣二年(1024),赵祯15岁时,刘太后诏谕为赵祯选立皇后。赵祯又属意于大将军张美的曾孙女,但刘太后却坚持立另一大将郭崇的孙女为皇后。刘太后对辅臣说道:“自古以来,外戚都因家族昌盛、权柄过重而招致祸端,没有几个有长保富贵的。因此,哀家从衰微的旧族中选出郭氏,奉为皇后,也是出于避免外戚干预政事啊!”既然刘太后发话了,朝中大臣也就同意册立郭氏为皇后。

  赵祯无奈,只得顺从太后的意愿。郭氏虽然做了皇后,赵祯碍于太后的情面,也对她颇为尊礼,然而只是敬而远之,二人谈不上什么感情。郭皇后对此深为不满,经常抱怨。刘太后同情她,就禁止其他宫女接近赵祯。赵祯惧怕太后,只好忍气吞声。因此,他转而热恋着与郭皇后一起入宫的张氏。以晋张氏为才人,又晋美人的办法,来表示对刘太后专擅的不满。尤其是刘太后听政时间较长,百官群臣都慑于太后独断,大多数不敢言朝政得失,言路闭塞。

  女主听政,在中国古代总不为正统观念所认同。然而王曾力争一个“权”字,刘太后在垂帘听政之初,也不得不许诺“候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

  天圣七年( 1 0 2 9 ) , 赵祯已到弱冠之年( 2 0 岁) , 但刘太后丝毫没有还政的意思。于是,其后几年,内外臣僚要求仁宗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这些奏疏,刘太后或是不予理睬,或是借故把建议者调离出朝,将大权一直牢牢地攥在手中。

  是时,有朝廷秘阁校理范仲淹上书,请太后撤帘归政。对于范仲淹来说,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他不是谏官,位居秘阁校理,一个中级的文学侍臣,竟敢越级说出大臣不敢说的话,幸亏刘太后不敢学武则天,将范仲淹的疏入不报,也未责怪他恣肆狂妄。但却把参知政事晏殊吓了一跳,因他是范仲淹的引荐人。于是,晏殊把范仲淹找来,着实地责怪了一番,还说他沽名钓誉。范仲淹乃请外调,出任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市)通判。不久,又调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通判。

  范仲淹虽在外,仍谨守他的原则:“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断向朝廷建言,并再次上疏,请太后归政颐养。这敢于捋最高权威虎须的人,必有泱泱抱负,且具大无畏之精神,而断非沽名钓誉者流。

  其实,范仲淹在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 15),就登进士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朝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带兵同西夏抗战,保证了国家西北边疆的安宁。

  范仲淹是北宋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兼通文武。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了千古名篇《渔家傲》,词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作者坚持反抗侵略,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露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的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心情。

  范仲淹写的诗词数量虽然不多,视野却十分开阔,不论就语境、词风的开创,还是就艺术表现而言,范仲淹在中国的词史上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尤其是范仲淹以名节自励,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为宋代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新写照。这些都是后话。

  对于范仲淹,刘太后虽然尚忌惮“鱼头参政”鲁宗道辈前朝老臣,但对范仲淹辈新进朝臣,是并不放在眼里的。范仲淹曾一再犯颜上疏,促太后归政,而并未受责罪者,皆缘于皇帝已经成年,而且也是一位好学有容颜具仁心的天子,理应让他亲政了。太后对范仲淹的上疏,只能不加理会,而不能加罪了。

  当此之时,仁宗已经成年,具备了亲政条件。但年逾六旬的刘太后权力欲丝毫未减,继续控制着最高权力,这就使得朝堂处于扑朔迷离的微妙境况之中。

  新任丞相吕夷简深知太后和皇帝都是主子。一个是眼下短期的主宰,另一位则是未来长久的君主。若太亲近皇帝,当下就可能下岗,而若过分讨好太后,日后肯定会遭到清算的。因此,必须拿捏好分寸,与两者都搞好关系。无须担心,吕夷简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足以调和两宫之间的矛盾,并为自己夯实根基。

  吕夷简不愧为擅权术的老手。一方面,在涉及太后利益时,他尽可能选择顺从,取悦太后。但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可逾越底线。

  自刘太后垂帘听政以来,朝内外一些善逢迎之人,为邀宠而投其所好。一位叫方伸弓的人,上书乞请朝廷仿照唐朝武则天故事,为刘氏立宗庙,因朝臣反对而作罢。御史台的长官程琳也向内宫献《武后临朝图》,暗含劝刘太后效法武则天改朝之意。她掷于地上,说道:“哀家不做这有负祖宗的事。”

  吕夷简深知此类事必将冒天下之大不韪,故没有支持附和。刘太后最终也不敢迈出这一步。但为了赢得太后的信赖,在其他方面则能满足就满足。

  当年冬至,又逢太后寿辰。作为唯一丞相的吕夷简,一改前丞相王曾的做法,不顾范仲淹等人的强烈反对,与天子率领群臣赴天安殿朝贺,满足了太后的虚荣心。

  在历史上,太后当政与外戚骄横是常见之事。刘太后举目无亲,对她来说,所谓外戚无非是指其表哥刘美(龚美)一家及其姻亲。刘太后在真宗时做美人之后,仍念旧,将表哥龚美,改姓后叫刘美。刘美初事真宗于藩邸,以谨力被亲信。再加上刘氏这层关系,升迁较迅速,官至侍卫马军都虞候、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刘太后垂帘听政时,其表哥刘美已病殁。刘太后临朝后所宠信的外戚,主要是刘美的儿子刘从德、刘从广和女婿马季良、妻兄钱惟演。

  刘美的小儿子刘从广年仅13岁时,即病殁。大儿子刘从德,少无才能,特以外戚之故,恩宠无比。可惜的是刘从德命短,仅官至知州,24岁时便因病早逝。刘太后悲怜之忧甚,将他的亲戚、门客以至童仆共数十人一律封官。恩泽待遇空前,这样做的确太过分了。御史曹修古、杨偕、郭劝、段少连接连上奏,批评此举败坏朝廷规矩。

  刘太后闻听后大怒,下令将奏章交由丞相处理。吕夷简深知太后的厉害,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为首的曹修古谪往外地,其余之人也分别加以贬降。

  至于马季良做官,全靠刘太后栽培。马季良家本是茶商,因是刘美女婿,于是召试官职。刘太后想方设法地把他提拔为龙图阁待制,但也因无才能,终刘太后之世,仅官至兵部郎中、江南安抚使。

  在当时的外戚当中,曾任执政大臣的只有钱惟演一人。他在真宗时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要职。刘太后垂帘听政之初又升任枢密使,后因副相冯拯上奏书:“惟演以妹妻刘美,乃太后姻亲,不可与机政,请出之。”于是,钱惟演在乾兴元年十一月被解职。

  刘太后在垂帘听政时,比较谨慎,也不愿过分放纵外戚,再加上士大夫竭力反对外戚用事。宰相吕夷简的办法是:多称引前代母后临朝以致祸之道,以劝解焉。

  鉴于以上因素,加之刘太后“无宗族”,而刘美又起自银匠,其家族缺乏根基。因此,刘太后当政期间的外戚势力,还是相对比较微弱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