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

第六章 结束语

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 马会娟 2461 2024-10-22 04:01

  

  按照传统上的国际惯例,翻译一般是由外语翻译到母语。汉英翻译工作从原则上来说应是英美译者的事,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语言的现实,中国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大量的汉译英工作不得不由中国译者来承担。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在多种场合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中译外由中国人自己做的必要性:

  西方翻译界普遍认为“Translating from mother tongue into foreign language is a wrong choice”。但对中国的翻译而言则是“It's the only choice”。试想,现在世界翻译界能有一万个英语国家的人能够把一万本中国的书翻译成英文?就算把美国、英国、新西兰、南非等所有英语国家都加上,是否有一万个职业翻译能够把中国每天大量的信息翻译成英文呢?没有!那这个事情就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做……中国有13亿人口,由于历史原因,外国人除了少数几乎都不懂中文,因此我们只能自己做中译外这件事。[1]

  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对汉译英翻译人才的需求出发,对翻译能力特别是汉译英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翻译活动既包括从外语翻译到母语也包括从母语翻译到外语。长期以来研究者忽视了翻译的方向性问题,对于从母语翻译到外语的译出翻译活动关注不多。本研究从中国使用翻译人员的现实情况出发,探讨了母语是汉语的中国译者从母语翻译到外语(英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决定翻译质量的不是译者的母语是否是译入语,而是译者外语能力的高低;论证了译出翻译的领域可以涉及翻译的任何领域,既包括非文学翻译也包括文学翻译,但在非文学翻译领域更为常见。对于非文学翻译,译出翻译的标准是“可接受性”;对于文学翻译,译出翻译的标准是在审美层面上达到整体效果的相似。

  (2)通过梳理中西方翻译理论中有关翻译能力的研究,发现中西方翻译史中有关译者能力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从译者本人的翻译经验出发得出的,探讨的翻译对象多局限于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而当代翻译学者构建的翻译能力模式大多数都是从外语翻译到母语的译入能力模式,基于译出翻译方向的能力模式少见。

  (3)本研究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小组提出的能力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汉英翻译教学的现实情况,构建了一个适合中国学习者的汉译英能力模式,论证了汉译英能力由双语交际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语言外能力(包括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文化能力)以及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五个成分构成。其中双语交际能力是汉译英能力的核心能力,翻译专业知识和策略能力是职业译者必备的专业能力,语言外能力和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是汉译英能力的外围能力。

  (4)本研究参考Hoffman等对翻译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结合中国翻译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处于同一阶段和不同阶段的中国学习者汉译英能力的实证调查,得出中国学习者的汉译英能力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而且是稳定上升的;根据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将汉译英教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但无论是哪一个级别,翻译教学的目标都是发展学习者的汉译英翻译能力,即每一级教学中都贯穿着对双语交际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语言外能力和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识到,要切实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汉译英能力仅凭建起一个翻译能力的理论模型是不够的。汉译英能力模式是汉英翻译教学的基础。学习者汉译英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翻译课程的合理科学设置、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有效的翻译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教学材料的选择以及课堂环节的设计、翻译测试等方面都能够紧紧围绕着翻译能力的发展阶段和习得特点来进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翻译教学法做理论指导,那么翻译教学就能更为有效地达到培养和发展学习者汉译英能力的目标。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根据实证调查的结果提出了汉译英笔译分级教学的设想和建议,但考虑到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还是新专业,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本科和硕士之间的教学衔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译分级教学特别是汉译英分级教学的实行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汉译英教学特有的困难也造成能够胜任的教师缺乏的景象,很多高校的汉译英教学师资力量至今仍是最为薄弱的。高校要培养出国家急需的高端汉译英翻译人才,不仅需要对汉英翻译课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还需要对翻译师资进行培训。

  发展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是以实践为主的翻译教学的核心。“翻译能力的理论问题是翻译教学研究的核心。”[2]本研究构建了汉译英翻译能力的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更为有效的发展学习者的汉译英能力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但对于与该课题相关的基于能力发展的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翻译测试等问题都未能展开进一步的探讨。这些问题若能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仅能为中国高校翻译教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为以发展学习者的翻译能力为核心的翻译教学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另外,因时间所限,本课题对中国学习者汉译英能力的调查仅限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专业本科生、翻译专业和翻译学专业硕士生,没有包括职业翻译人员。如果将职业翻译人员的汉译英能力调查包括在内,研究结果将更具有普遍意义。

  [1] 黄友义:《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王欣(编),《纵横:翻译与文化之间》,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第10~11页。

  [2] 王树槐、粟长江:《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情况调查与思考》,《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第5期,第30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